未论身得去,想像心已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开卷(kāi juàn)的意思:指开始阅读一本书或翻开书籍的动作,也比喻开始学习或研究一门学问。
凉风(liáng fēng)的意思:指清凉的风,也用来形容事物的情况好转。
气郁(qì yù)的意思:指心情或情绪郁结不舒畅,积郁不发。
遣怀(qiǎn huái)的意思:消除忧虑、放下烦恼
热气(rè qì)的意思:指人言谈中带有冲动、激动或冲突情绪的语气或态度。
疏草(shū cǎo)的意思:疏草指的是清理杂草,比喻排除杂念、除去障碍,使事情顺利进行。
童山(tóng shān)的意思:指山小而峰峦起伏,形状像孩子玩耍时堆起的小山。比喻形状奇特、峰峦起伏的小山。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想像(xiǎng xiàng)的意思:指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景。
郁蒸(yù zhēng)的意思:指气息郁积蒸腾而上,形容气味浓郁或气氛紧张。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阅读陶渊明诗歌后内心的感受与体验。
首句“扶疏草木长”,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枝叶繁茂的自然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接着,“兹时岂无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情感的细腻感知,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情感的流动与变化。
“未论身得去,想像心已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即使身体无法离开现实环境,但通过想象,心灵已经达到了一种清明的状态,仿佛置身于一个更加纯净的世界之中。
“童山久不雨,汤热气郁蒸”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景象——久旱无雨导致山林干燥,热气蒸腾。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遣怀一开卷,便觉凉风生”以生动的比喻收尾,将阅读陶渊明诗歌的过程比作打开一扇窗户,让凉风涌入,既形象地表现了阅读带来的清新感受,也寓意着通过文学作品,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阅读陶渊明诗歌后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与精神洗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沙浮屿
云根不堕地,牢落东山头。
天风与海水,争激怒生疣。
断鳌足簸扬,支祈任沉浮。
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
又若乘杯渡,一粒乱中流。
山水有常性,动静安足求。
呼龙与之语,掀髯嗔我尤。
静极而动生,天地一浮沤。
大笑挥龙去,浮沙云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