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雨(bái yǔ)的意思:指细小而稀疏的雨,也用来形容事情的成果微小。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春尽(chūn jìn)的意思:春天结束,指时间过得很快,事物迅速消逝或终结。
辞章(cí zhāng)的意思:指辞章是指文辞章法,用来形容文笔优美,修辞华丽的文章。
大学(dà xué)的意思:大学指的是高等学府,是指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学校。
酆都(fēng dōu)的意思:指极其荒凉、凄凉的景象或场所,也形容形势极其严峻或堪忧。
尽下(jìn xià)的意思:尽力完成某事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山笑(shān xiào)的意思:形容山谷中回声传出的笑声,比喻人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司徒(sī tú)的意思:表示人才出众,非常聪明有才华。
陶冶(táo yě)的意思: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来陶冶人的情操和品德。
跳珠(tiào zhū)的意思:指人的眼睛转动快速、活泼,形容机敏聪明,反应灵敏。
畏途(wèi tú)的意思:畏惧艰难的道路,害怕前进。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滟滪(yàn yù)的意思:形容水流的声音或波浪翻滚的样子。
以来(yǐ lái)的意思:从某个时间点到现在为止
之后(zhī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上在某个事件或动作之后。
舳舻(zhú lú)的意思:指船只前后两端的船尾和船头,比喻人们共同努力前行的团队精神。
周政(zhōu zhèng)的意思:指人心所向,众人一致,形容社会风气和谐、人心归一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三月晦日从酆都出发向东航行的情景,充满了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首句“滟滪江深亦畏途”,以“滟滪”江水之深喻行程艰难,暗含对旅程的畏惧与挑战。接着“行人春尽下酆都”,点明时节与地点,春末夏初之际,诗人自酆都启程,充满着对新旅程的期待与不舍。
“苍烟飞翠迷旌旆,白雨跳珠上舳舻。”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江面的景象。烟雾缭绕中,翠绿的山色与飘扬的旗帜交织,显得神秘而壮观;而白雨如珍珠般跳跃在船帆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旅途中的风雨兼程。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周政以来皆大学,虞官之后少司徒。”这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诗人提到自周代以来,国家重视教育,人才辈出,而到了虞官之后,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衰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与感慨。
最后,“辞章却愧闲陶冶,试问青山笑客无。”诗人自谦其文辞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慨,甚至怀疑连青山也难以理解或接纳他的心情。这一句既是对自身才情的谦逊评价,也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九弟韵
观山如观画,入眼诗辄进。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但愿吉语闻,称觞兀斑鬓。
题戴崧石鼎联句图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