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登 越 王 楼 献 于 中 丞 唐 /李 渥 越 王 曾 牧 剑 南 州 ,因 向 城 隅 建 此 楼 。横 玉 远 开 千 峤 雪 ,暗 雷 下 听 一 江 流 。画 檐 先 弄 朝 阳 色 ,朱 槛 低 临 众 木 秋 。徒 学 仲 宣 聊 四 望 ,且 将 词 赋 好 依 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阳(zhāo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指希望、兴盛、新生、向上的象征。
城隅(chéng yú)的意思:指被困在城墙角落的人,比喻处境困难,无法脱身。
词赋(cí fù)的意思:指用优美的辞章写诗或作文。
画檐(huà yán)的意思:指人的眉眼神情,特指人的眼睛表情。
南州(nán zhōu)的意思:南方的州府,指南国或南方地区。
四望(sì wàng)的意思:四处观察,四方面都看得很清楚。
下听(xià tīng)的意思:指在听到某人说话之后,立即采取行动或表现出反应。
依刘(yī liú)的意思:依赖、依靠刘备。
远开(yuǎn kāi)的意思:远离,避开
仲宣(zhòng xuān)的意思:指中年人宣扬自己的优点或者自吹自擂。
朱槛(zhū kǎn)的意思:朱槛是指门槛上涂朱红漆的门。比喻高官显贵的门第。
- 注释
- 越王:指越国的君主。
牧:统治。
剑南州:古代行政区划,包括现在的四川一带。
城隅:城市的一角。
横玉:形容楼阁横梁如玉质般洁白。
千峤雪:比喻众多山峰的雪景。
暗雷:形容江水奔流的声音。
一江流:指江水。
画檐:装饰有彩绘的屋檐。
朝阳色:早晨的阳光色彩。
朱槛:红色的栏杆。
众木秋:周围的树木呈现出秋天的景色。
仲宣:王粲的字,三国时期文学家。
聊四望:随意地四处眺望。
词赋:诗词歌赋。
依刘:模仿或追随刘禹锡的生活态度。
- 翻译
- 越王曾经统治过剑南地区,因此在这里建造了这座楼。
楼阁上的横梁如玉,远远望去像开满千座山峰的白雪,暗中能听到江水奔流的声音。
楼檐在朝阳下闪烁着色彩,红色栏杆下的位置靠近地面,周围树木已显秋意。
我徒然效仿王粲四处眺望,暂且以词赋来寄托情感,如同刘禹锡般享受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览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回味。从“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越王修建楼阁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一番描绘,设定了一个悠远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场景。
接着,“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两句,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感受自然之美。诗人将山势比喻为“横玉”,突出了山川的清洁和坚硬;而“千峤雪”则描绘出壮丽的山雪景致,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暗雷下听一江流”的音响效果,让人仿佛能听到远处江水潺潺的声音。
再看“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两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楼阁的窗棂首先沐浴在朝霞之中,而朱红色的栏杆则与满园的秋色相互辉映,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情感。
最后,“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其中“仲宣”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杨雄,而“刘”则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只是模仿前人的风格,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越王楼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学家的崇拜和学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燕泉司空和陶五首·其五还读堂
衡山扶舆气,终古未尝疏。
一派最清淑,盘薄郴阳庐。
庐中复何有,异畜三世书。
司空更奇逸,指南载轻车。
筑堂破万轴,俨艺良圃蔬。
春苗与冬实,一息根裔俱。
上保金玉德,次恢帝王图。
修辞具三立,匪道将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