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泉鸣碎石,远籁起高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层峰(céng fēng)的意思:形容山峰、波浪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南天(nán tiān)的意思:指太阳向南升起,也指南方。
瘦筇(shòu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非常瘦弱。
碎石(suì shí)的意思:指碎石块,比喻各种琐碎的事物。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行策(xíng cè)的意思:行动的计划或策略
徐行(xú xíng)的意思:缓慢行走,步履轻缓。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南天竺(nán tiān zhú)的意思:指远离家乡的人,也可指远离故土的事物。
- 翻译
- 悠闲地拄着竹杖缓行,不知不觉已越过了层层山峰。
那位隐士会在哪里呢?只有白云知道它遮掩了多少重叠。
细细的泉水在碎石间潺潺作响,远处的松林传来深沉的风声。
只怕在遥远的南天竺,夕阳已经催促着傍晚的钟声响起。
- 注释
- 徐行:悠闲地行走。
策:拄着。
瘦筇:瘦竹杖。
不觉:不知不觉。
过:越过。
层峰:层层山峰。
隐者:隐居的人。
何处:在哪里。
白云:白色的云雾。
知:知道。
几重:多少重。
细泉:细细的泉水。
鸣:发出声音。
碎石:碎裂的石头。
远籁:远处的声音。
起:传来。
高松:高大的松树。
只恐:只怕。
南天竺:南天竺国(古代印度地区)。
夕阳:落日。
催:催促。
暮钟:傍晚的钟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逢的《访金荪壁山居》,描绘了作者独自漫步山间,轻杖徐行,欣赏着沿途的自然景色。"徐行策瘦筇",形象地写出诗人手持竹杖,步履轻盈;"不觉过层峰",表达了他沉浸于山水之中的忘我状态。接着,诗人通过"隐者在何处,白云知几重",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迹罕至之处的好奇,暗示了寻访山中高士的意趣。
"细泉鸣碎石,远籁起高松",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展现了山间的宁静与生机,泉水轻响,松涛阵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最后,"只恐南天竺,夕阳催暮钟",诗人担心天色渐晚,夕阳催促着寺庙的暮钟声响起,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增添了旅程的诗意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访山的旅程,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贯时轩
旧时王子猷,爱竹仅成癖。
斯人向千载,论世心莫逆。
吾轩谧竹友,寓意比三益。
俗士旧雨来,今雨定扫迹。
城北有陈侯,眉宇初未识。
似闻臭味同,炯炯见胸臆。
愿言登子轩,哦句呼阿客。
看君阴森下,玉润映连璧。
龙吟秋夜永,卧听风摵摵。
或当命柴车,独咏此君侧。
兴尽悠然反,谁能煖君席。
集庵摩勒园会者十人以它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为韵得时字
生涯水中萍,漂荡信所之。
十年糊其口,不食故园葵。
思归同越鸟,长是巢南枝。
祭灶郭北隅,小屋如鸡栖。
园开十肘地,草木方华滋。
红榴媚夕阳,初篁摇轻飔。
招我赏心旧,于焉持酒卮。
合离如日月,果有弦望时。
诗坛失老将,一鼓气已衰。
赖我如虎贲,典刑犹在兹。
相欢且尽醉,莫咏骊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