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君支遁辈,徒擅养鹰名。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慧 照 大 师 宋 /余 靖 已 向 南 宗 悟 ,尤 於 外 学 精 。士 林 传 字 法 ,僧 国 主 诗 盟 。初 地 形 容 古 ,弥 天 语 论 清 。因 君 支 遁 辈 ,徒 擅 养 鹰 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地(chū dì)的意思:初次踏入陌生的地方或领域。
地形(dì xíng)的意思:指地势的形状、地貌的特征。
国主(guó zhǔ)的意思:指掌握国家政权的主要人物,也可指君主或国王。
弥天(mí tiān)的意思:形容极其广阔、无边无际。
南宗(nán zōng)的意思:南宗是一个指代佛教南宗宗派的成语,也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思想在一定地区或团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诗盟(shī méng)的意思:
诗人的盟会。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秋来不见 渼陂 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宋 陆游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之一:“老来万事慵开眼,独喜诗盟不寂寥。”
士林(shì lín)的意思:指学问渊博的人才。
天语(tiān yǔ)的意思:指天上的话语,形容言辞高妙、博大精深。
外学(wài xué)的意思: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形容(xíng róng)的意思:用词语或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
语论(yǔ lùn)的意思:指言辞、语言的论述和研究。
- 翻译
- 已经领悟了南宗的佛法,尤其在对外学的研究上精通。
他在文人学士中传承书法技艺,在僧侣群体中主导诗歌结盟。
他的初始作品充满古朴风格,言辞高洁如天空般清澈。
通过你,如同支遁那样的人物,他赢得了专门养鹰的名声。
- 注释
- 南宗:佛教宗派之一,强调顿悟和直指人心。
外学:指佛学以外的学问,可能包括儒家、道家等。
士林:文人士大夫群体。
字法:书法艺术。
僧国:僧侣组成的团体,这里指佛教界。
诗盟:诗歌创作或交流的联盟。
初地:初始阶段的作品或成就。
形容古:古朴的风格。
弥天:形容极高,如天空一般无边。
养鹰名:比喻独特的声誉或擅长之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余静为纪念慧照大师所作,表现了对禅宗及慧照大师的崇敬之情。诗中“已向南宗悟,尤于外学精”两句表明诗人已经对南宗禅法有所领悟,并且在佛学以外的其他学问上也颇有研究。"士林传字法,僧国主诗盟"则是说诗人与慧照大师之间不仅有禅学上的交流,还有诗词的互相酬答。
"初地形容古,弥天语论清"两句描绘了慧照大师的高尚品格和深邃智慧,宛如古代圣贤,言谈之间充满清澈之美。最后两句"因君支遁辈,徒擅养鹰名"表达了诗人因为仰慕慧照大师而自请隐退,不再追求世间的名利,只是孤独地栖息,如同养鹰一般。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禅学的理解和对慧照大师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仲秋十四夜同诸子携觞登一览亭玩月作
秋高桂华满,夜静兰膏歇。
素影流长空,寒光浸天阙。
孤城白露下,万户凉飙发。
置酒临高台,长歌对佳节。
忆别蓬莱宫,回首三千劫。
蹉跎落风尘,荏苒见华发。
举杯属嫦娥,乞我长生诀。
乘云朝太清,飞步还紫闼。
自按霓裳操,重翻羽衣阕。
愧彼尘世人,徘徊望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