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禅房(chán fáng)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地方,也可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独行(dú xíng)的意思:独自行动,不依赖他人。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昏霾(hūn mái)的意思:形容天空昏暗,大气污染严重的现象。
迷津(mí jīn)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明志(míng zhì)的意思:明确的志向和决心
尚尔(shàng ěr)的意思:尚美德,崇尚高尚的品质。
微明(wēi míng)的意思:微弱的光亮、微弱的明亮。
遐心(xiá xīn)的意思:遥远的心思,远离现实的思考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隐沦(yǐn lún)的意思:隐退或沉没。形容人才被埋没或默默无闻。
自见(zì xiàn)的意思:自己看得见。形容事物显而易见,不需要别人多加说明。
- 鉴赏
这首诗以“萤火”为题,借小虫之光,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尚尔微明志”,以萤火之微光喻示内心的光明与追求,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暗淡,仍坚持自我理想和信念的决心。接着,“遐心共隐沦”一句,通过“遐心”与“隐沦”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昏霾应自见,白日畏投人”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在混沌不明之时,萤火之光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暗示在明亮的白天,人们往往因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轻易接近,象征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恐惧与隔阂。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更寓意了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春草独行处,禅房閒坐身”则将场景转换至春天的田野与禅房之中,通过“独行”与“閒坐”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与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尘嚣,静心修行。
最后,“高低怜羽短,曾不却迷津”两句,以“怜羽短”表达对自然界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曾不却迷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味着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困惑与迷茫,也不应放弃寻找方向与真理的努力,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萤火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社会现象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载园刺史约同人游瑕邱作
行乐无古今,陵谷有变迁。
风流不歇绝,赖此文字传。
斯邱载《檀弓》,遗迹幸未湮。
主人约嘉客,选胜追昔贤。
登顿忽忘疲,周览开心颜。
是时雨初霁,林木含朝烟。
微风荡空翠,扑我襟袖间。
千里纵远目,平楚何苍然。
恨不起往哲,执手同周旋。
主人发高唱,实从挥锦笺。
修禊咏《兰亭》,雅集记《西园》。
以今而视昔,夫复何让焉。
斜阳欲西匿,去去还流连。
谁是后来者,一笑摇归鞭。
读《史记》四十首·其四厕中鼠
厕中鼠,为犬苦,仓中鼠,居大庑,人生要贵审所处。
一朝得志取卿相,奈何乃与赵高伍。
行督责,殊不经,夷三族,具五刑,阿意求容终无成。
雄鸡自断尾,所愿不为牺。
富贵苟已极,税驾安能知?
出东门,牵黄犬,逐狡兔,兴不浅。
回首顾中子,涕泣知难免。
呜吁何不审所处,得勿见笑厕中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