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人不老,山好凤曾栖。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凤 栖 寺 宋 /陈 尧 佐 十 里 水 烟 迷 ,禅 居 偶 杖 藜 。地 灵 人 不 老 ,山 好 凤 曾 栖 。暑 气 消 将 盖 ,苔 痕 长 欲 齐 。松 间 何 所 得 ,泉 石 两 三 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居(chán jū)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人隐居于山林或僻静之地,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灵人(líng rén)的意思:聪明敏捷的人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暑气(shǔ qì)的意思:炎热的气候
水烟(shuǐ yān)的意思:指烟雾腾腾,如水一般弥漫。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 注释
- 水烟:水汽弥漫。
禅居:佛教修行的住所。
杖藜:手杖和藜杖(古人常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
地灵:地势灵秀。
人不老:形容地气使人感觉年轻。
凤曾栖:凤凰曾在此停留。
暑气消将尽:暑热快要消退。
苔痕:青苔的痕迹。
齐:同样高,几乎覆盖。
松间:松树之间。
泉石两三题:在泉水和石头上题写一两首诗。
- 翻译
- 十里水面笼罩着朦胧的水雾,我偶然拄着藜杖来到禅居之地。
这里地脉灵气,人们仿佛不会老去,山景优美,凤凰曾在此栖息。
酷暑的热气即将消散,青苔的痕迹几乎与地面齐平。
在松林之间又能收获什么呢?不过是为这山水题写一两首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尧佐游历凤栖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十里水烟迷”,以朦胧的水雾弥漫,展现出寺庙所在环境的宁静与湿润,仿佛被淡淡的诗意笼罩。接下来,“禅居偶杖藜”表达了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在禅意十足的寺庙中,流露出闲适与沉静的心境。
“地灵人不老”一句,通过赞美山水的灵秀,暗示了此处的自然环境对人心灵的滋养,使人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岁月不再催人老。而“山好凤曾栖”则借凤凰栖息的传说,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神圣色彩。
“暑气消将尽”暗示季节更迭,暑热逐渐消退,气候宜人,为游览创造了舒适的条件。最后一句“松间何所得,泉石两三题”,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感叹于松林间的清幽与泉石的静美,不禁生出题诗留念的雅兴,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游历名胜古迹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暮春东阳道中寄乡里弟兄
天末题诗望故乡,碧云烟树两茫茫。
青山九折屡回首,杜宇一声还断肠。
别后已成千万恨,书来不寄两三行。
江南春尽频相忆,为有杨梅欲共尝。
河间令尹
东家载豆如山岳,西舍割禾无处著。
父老欢呼南陌头,打鼓吹箫相燕乐。
今年不复似常年,㪷米都无百十钱。
新来长官政及我,夜无吠犬人得眠。
公家力役会不免,常苦里胥相扰乱。
里胥不出今几时,我自输官不须叹。
秋风袅袅乐无涯,枣有实兮菊有花。
闻道长官作生日,相呼父老来排衙。
排衙奉上一杯酒,再拜长官千万寿。
三年替去不须臾,聊与斯民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