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京舟次潞河》
《出京舟次潞河》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久速那能见事机,西风吹逐马蹄飞。

红尘十丈应饶我,绿水三秋浣衣

浅渚轻欧时泛泛,淡云疏柳晚依依

漕渠急人争渡,閒看归樵对落晖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漕渠(cáo qú)的意思:指运输水利工程,也用来比喻流动的人或事物。

泛泛(fàn fà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没有具体的限定。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浣衣(huàn yī)的意思:洗衣服

急人(jí rén)的意思:指急于让人满意或者解决问题,表现出焦急的情绪。

见事(jiàn shì)的意思:指能够凭借经验和智慧看清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事机(shì jī)的意思:指人们处理事务时的机智和敏锐。

湍急(tuān jí)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流速很快。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京途经潞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之美。

首联“久速那能见事机,西风吹逐马蹄飞”,以“久速”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西风中马蹄的疾速行进,既象征着时光的匆匆,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追求。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动态描写,营造了一种时间紧迫、行动迅速的氛围。

颔联“红尘十丈应饶我,绿水三秋更浣衣”,将繁华与宁静进行对比。红尘代表了世俗的喧嚣与忙碌,而绿水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洗涤。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他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如同在清澈的水中洗涤心灵的尘埃。这一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颈联“浅渚轻鸥时泛泛,淡云疏柳晚依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浅水中的鸥鸟悠闲地游弋,淡云与稀疏的柳树在傍晚时分相依相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尾联“漕渠湍急人争渡,闲看归樵对落晖”,描绘了运河上船只急流而过,人们争先恐后渡河的场景,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紧张。然而,诗人却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悠闲地观看归家的樵夫与夕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享受生活之美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所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风景画,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甘不剌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董侯承旨扈从北回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狝之盛书六绝以纪其事·其一

千里阴山骑四周,休誇西伯渭滨游。

今年较猎饶常岁,一色天狼四十头。

(0)

题刘总管宅御爱峰

太湖清润岱宗雄,金字宣和第一峰。

绝似水晶宫里看,一堆寒碧玉玲珑。

(0)

夏县道中

湿云压树际岗平,溽暑还因小雨增。

官事困人如缚虎,秋风吹野梦翻鹰。

趋时未必儒冠误,并隐端为野鹤憎。

遥忆筠溪亭下水,万竿苍雪照吟灯。

(0)

送李郎中德昌北还情见乎辞

一自新河别,经今已十年。

为寻江表传,重会岭南天。

鸿鹄乘风健,骅骝得路先。

鸡香芬省署,襟谊动星躔。

洒落生平契,留连祖送筵。

自嗟衰病客,愁卧瘴江烟。

岁月邻期耄,乡关近五千。

依依枝绕鹊,跕跕水飞鸢。

外望何其切,中坚未易镌。

崇高畴弗恋,筋力若为前。

落日乡音杳,秋空望眼穿。

委心歌已矣,适意俟终焉。

行止虽存数,周旋正赖贤。

省台公道在,万一故人怜。

(0)

九日郭外二首·其二

萋萋宿草暗荒丘,落日徘徊上上头。

一曲悲歌天地窄,怪人独鸟入长楸。

(0)

重午客中三首·其一

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

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

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