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得游踪少,浓霜踏不销。
《架桥》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荒野之中架设桥梁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寂寥之感。
首句“世人那可避”,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世间的纷扰难以逃避,引出下文对架桥这一行为的思考。接着,“有策亦无聊”一句,表明即使有策略或计划,也感到无趣或无力改变现状,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为凿一钩水,还安独木桥”描述了为了穿越一条小溪,不得不架设一座独木桥的过程。这里运用了“一钩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小溪的细长形状,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简陋与艰苦。
“瘦筇扶过易,醉客望来遥”中,“瘦筇”指的是竹杖,这里用来形容独木桥的简易和脆弱,而“醉客望来遥”则通过想象远方的醉酒之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最后,“渐得游踪少,浓霜踏不销”点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的足迹逐渐稀少,而浓霜覆盖在地面上,不易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寒冷,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这种艰苦环境的逐渐适应和淡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架桥这一具体行动的描写,展现了深秋荒野中的孤独、艰苦与时间的无情,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家德清侍尚书杨宝学山行先过上岩访家谐季
鹤书杳杳上岩云,锦里安车忽暮曛。
二陆久当为世瑞,一夔留与护香芸。
中春涧壑晴如暝,亭午松萝气自薰。
倚槛欲歌招隐赋,客尘痼我不成文。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其二
孤云踪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
招得鸳班同胜赏,肯教牛铎嗣清音。
庵当黛面雪霜峭,洞锁玉台烟雨深。
何日与师携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