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尽寺方到,云深僧独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侍 家 君 诣 洞 霄 宫 道 出 天 竺 山 纪 兴 宋 /李 茂 之 九 里 松 队 路 ,三 天 竺 国 山 。日 蒸 岩 雾 紫 ,花 点 石 苔 斑 。溪 尽 寺 方 到 ,云 深 僧 独 还 。吟 行 随 仗 履 ,踪 迹 出 人 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人(chū rén)的意思:指出众、超群。形容某人的才华、能力或品德出众。
点石(diǎn shí)的意思:用手指触碰石头,使其变为金银。比喻能力强大,一言一行能造成重大影响。
花点(huā diǎn)的意思:指花费一点钱或精力。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三天(sān tiān)的意思:表示时间很短,形容事情迅速完成。
石苔(shí tái)的意思:指在石头上生长的苔藓。
松阴(sōng yīn)的意思:指林木茂盛的阴凉处,比喻宽敞明亮的房屋或环境。
苔斑(tái bān)的意思:指墙壁、石头等表面上长出的苔藓斑点。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竺国(zhú guó)的意思:指自己的国家,也可以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九里松(jiǔ lǐ sōng)的意思:形容某人行走如飞,速度极快。
三天竺(sān tiān zhú)的意思:表示某人的才能或智慧非常出众。
- 翻译
- 九里长的路上松阴蔽日,三天竺国的山峦连绵。
阳光蒸腾,岩石上的雾气变得紫色,花开在石头上的青苔上,形成斑驳的图案。
沿着溪流走到尽头,才抵达那座寺庙,云雾深深,只有僧人独自归去。
我边走边吟诗,杖履轻踏,足迹留在人间的景色之中。
- 注释
- 九里松阴路:九里长的松荫小路。
三天竺国山:三天竺国的山脉。
日蒸岩雾紫:阳光使岩石上的雾气呈现紫色。
花点石苔斑:花开在石头上的苔藓上,形成斑点。
溪尽寺方到:溪流尽头才到达寺庙。
云深僧独还:云雾深处,僧人独自返回。
吟行随杖履:边走边吟诵诗歌。
踪迹出人间:足迹留在人间的景象。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山水间的漫步与感悟。开篇“九里松阴路,三天竺国山”勾勒出一片雄伟壮丽的山林景象,松树成荫,气势不凡;“日蒸岩雾紫,花点石苔斑”则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相融,岩石被日光蒸腾出的薄雾笼罩,显得神秘而又富有层次感,同时山花点缀其间,石上苔藓斑驳,更添几分生机与野趣。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前行,直至“溪尽寺方到”,溪水蜿蜒曲折,最终引领诗人到达一处静谧的寺庙。这里,“云深僧独还”描绘了一位僧侣在云雾缭绕之中独自归来的情景,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最后,“吟行随杖履,踪迹出人间”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漫步,他的足迹与常人不同,似乎已经超越尘世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全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吴江舟中感念先高士夜遂梦见起以墨研泪爰识斯作
昔者不识礼,孝道多所违。
或狎少年场,或僻书与诗。
或逐高朋会,或结穷交知。
意气人所慕,声名忽以驰。
岂知为人子,有一非所宜。
我父本硕德,博雅为世师。
馀兴复不浅,风月开襟期。
我始因过庭,坐客称佳儿。
弱冠志四方,色养遂已亏。
父兮本好游,儿不于焉随。
父归儿复出,两载儿乃归。
宾朋交杂遝,登堂重修词。
毋乃父劳苦,借读邻一枝。
敢忘定省节,乌恋曾几时。
敢畜私钱帛,解赠恒不支。
只恃爱日长,讵识沉崦嵫。
床前跪侍疾,痛哉永相离。
虽誓断肉食,何能一补之。
虽为资莲邦,宁似居庭帏。
行行乃复见,音容俨昔慈。
独坐拥万卷,儿亦前戏嬉。
梦乐觉益哀,见喜想逾悲。
愿告为人子,承欢慎毋迟。
《吴江舟中感念先高士夜遂梦见起以墨研泪爰识斯作》【明·黎遂球】昔者不识礼,孝道多所违。或狎少年场,或僻书与诗。或逐高朋会,或结穷交知。意气人所慕,声名忽以驰。岂知为人子,有一非所宜。我父本硕德,博雅为世师。馀兴复不浅,风月开襟期。我始因过庭,坐客称佳儿。弱冠志四方,色养遂已亏。父兮本好游,儿不于焉随。父归儿复出,两载儿乃归。宾朋交杂遝,登堂重修词。毋乃父劳苦,借读邻一枝。敢忘定省节,乌恋曾几时。敢畜私钱帛,解赠恒不支。只恃爱日长,讵识沉崦嵫。床前跪侍疾,痛哉永相离。虽誓断肉食,何能一补之。虽为资莲邦,宁似居庭帏。行行乃复见,音容俨昔慈。独坐拥万卷,儿亦前戏嬉。梦乐觉益哀,见喜想逾悲。愿告为人子,承欢慎毋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3367c6a5600c4e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