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寺》
《高寺》全文
宋 / 张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高寺鸣钟后,孤舟落雁边。

已知归径晚,故就上方眠。

石峻溜声急,月高松影圆。

明朝烟霭回首阻清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归径(guī jìng)的意思:指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引申为找到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就上(jiù shàng)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落雁(luò yà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松影(sōng yǐng)的意思:松树的影子,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待着的人。

雁边(yàn biā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相邻而行,紧密相连。

烟霭(yān ǎi)的意思:指烟气和霭气,形容景物朦胧不清。

知归(zhī guī)的意思:指明白事理、懂得回归本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高寺鸣钟后”,以“高寺”点明地点,暗示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鸣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呼唤,为整首诗定下了沉思的基调。接下来,“孤舟落雁边”一句,以“孤舟”与“落雁”构成画面,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和谐共存的意境,仿佛在说,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已知归径晚,故就上方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与对禅房的向往。这里的“上方”既指高处的寺院,也暗含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归途漫长,但心中已有归宿,于是选择在寺院中安眠,寻求心灵的慰藉。

“石峻溜声急,月高松影圆”描绘了一幅夜景图:山石陡峭,水流湍急,月光皎洁,松影婆娑。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感慨。水流的急促与月光的柔和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美学理念。

最后,“明朝下烟霭,回首阻清川”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诗人将离开此刻的宁静之地,但心中留恋之情不减。这里的“烟霭”象征着朦胧与未知,而“清川”则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纯净与自由的渴望。整首诗在结束时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与不舍,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张斛
朝代:宋   籍贯: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   生辰: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

张斛[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字德容,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人。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猜你喜欢

题一羊居士卷

世情休得笑骑羊,羊背方于马背强。

满路□□□□染,一池风雨白莲香。

(0)

寄余宗善表弟义官

石门寺前分袂时,贪泉曾感赠行诗。

西来自把三江照,老去惟凭一鹤知。

每厌朱轮妨梦觉,细看白发卜归期。

明朝烟雨竹竿袅,共钓君家十亩池。

(0)

酌酒及灌花复用前韵呈川北同寅二首·其二

汲水浇花截竹筒,爱花吾亦解图终。

高悬响索惊飞鸟,斜插疏篱护恶风。

生意固应天不靳,韶华须信树无穷。

凭君莫惜尊前醉,来看深红并浅红。

(0)

端阳病足遣怀呈江景吴二首·其二

愠来拊髀失全肤,何物为妖不可袪。

任强加餐如鹤瘦,未当衰老倩人扶。

日长筠管螟蛉化,春静雕梁燕子呼。

无限世间能疾走,相看那得不胡卢。

(0)

谒黄陵庙二首·其一

擘破青山白练飞,地平何独禹胼胝。

灵通信是今犹在,名姓原来古未知。

拳石尽能生恶浪,瓣香谁不叩行祠。

远人欲究当时事,踏遍苔阶看断碑。

(0)

徐河舟中值雪

危樯夹橹过河干,沙岸谁将玉屑摊。

舟子尽如披鹤氅,天孙应是剪冰纨。

一江夜色清偏绝,十里山容画亦难。

可恨独吟身在客,若为移得故乡看。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