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王 若 夫 造 朝 宋 /吴 芾 要 路 如 公 今 著 鞭 ,况 逢 圣 主 正 需 贤 。长 贫 岂 谓 连 三 世 ,不 调 那 知 又 十 年 。道 在 未 应 终 困 踬 ,时 来 看 取 即 腾 骞 。此 行 会 有 知 音 者 ,送 上 通 津 岁 九 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调(bù tiáo)的意思:不协调、不和谐
九迁(jiǔ q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多次搬迁或调动工作的经历。
看取(kàn qǔ)的意思:观察并取得有关信息或经验。
困踬(kùn zhì)的意思: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连三(lián sān)的意思:连续三次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上通(shàng tōng)的意思:指通达上下,沟通联系。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腾骞(téng qiān)的意思:形容马奔跑时的威武姿态,也用来形容人的英姿飒爽。
通津(tōng jīn)的意思:通常指能够顺利通过水路或陆路,畅通无阻。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行会(háng huì)的意思:指同行业或同类人组成的组织或团体。
要路(yào lù)的意思:指掌握了某种技能或知识,能够成功地走上事业的道路。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 翻译
- 如今的道路如同您一样需要奋力前行,更何况正值圣明君主急需贤才。
长期贫困怎能说是连续三代,职位不顺又谁知已过了十年。
道路虽然曲折,但不应因此困顿到底,适时展现才华定会有所突破。
这次的行程必定会有理解你的人,期待你一年内就能步步高升,直到第九次晋升。
- 注释
- 要路:比喻仕途。
著鞭:努力前行。
圣主:圣明的君主。
贤:贤能的人才。
长贫:长期贫困。
连三世:连续三代。
不调:职位不顺。
又十年:又过去了十年。
道在:道路在于。
困踬:困顿挫折。
时来看取:适时展现。
腾骞:提升和飞跃。
知音者:理解你的人。
送上:期待。
通津:仕途顺畅。
岁九迁:一年内九次晋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送王若夫造朝》。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王若夫的美好祝愿和深沉的情感。
“要路如公今著鞭,况逢圣主正需贤。”
这两句表达的是对朋友即将启程的鼓励与期待。在这里,“要路”意味着重要的职位或关键的使命,而“如公”则是指朋友王若夫。诗人用“著鞭”形象地描述王若夫即将踏上重要旅程,表明一种积极向上的动作。而“况逢圣主正需贤”则是在强调当前的君主需要贤能之士,这里所谓的“贤”无疑是指王若夫这样的人才。
“长贫岂谓连三世,不调那知又十年。”
这两句诗反映了对朋友长期遭遇困顿的同情和对其命运的揣测。“长贫”表达了长时间处于贫穷或不被赏识的情况,“岂谓连三世”则是说这种情况似乎已经持续了很久,不仅个人,而且几乎影响到家族。而“不调那知又十年”则是在询问何时才能结束这不被理解和赏识的状况,时间之长让人难以预料。
“道在未应终困踬,时来看取即腾骞。”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乐观态度。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但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旦时机成熟,王若夫的才能将会迅速被发现,就像“腾骞”那样一飞冲天。
“此行会有知音者,送上通津岁九迁。”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即将出发的鼓励和祝福。这里的“此行”指的是王若夫这次前往朝廷的旅程,“会有知音者”表达了诗人的信心,相信一定有人能够理解和赏识王若夫的才能。而“送上通津岁九迁”则是在表达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一路平安,事业成功。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篇情真意切、充满期待与鼓励的送别诗。通过对王若夫命运的深刻揣测和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示刘子新
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在、高阁依然。
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衣冠初北渡,几人能得,对酒常闲。
算唯君日日,陶写余欢。
得陇且休望蜀,南山卧、白额黄班。
茅檐底,男儿未老,勋业后来看。
心远轩
渊明赋归去,寓意在田园。
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
秋风菊采采,春风柳娟娟。
人迹日已疏,世事日已迁。
高卧北窗下,梦寐羲皇前。
萧散万虑空,岂但琴无弦?
上人绝遐想,所适乃自然。
端居中淡寂,不在地静偏。
缅怀千载风,所以名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