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谢 龚 养 正 送 蕲 竹 杖 宋 /范 成 大 一 声 霜 晓 谩 吹 愁 ,八 尺 风 漪 不 耐 秋 。上 座 独 超 三 昧 地 ,诺 惺 庵 里 证 般 舟 。
- 翻译
- 清晨的寒霜徒然引发忧愁,
八尺大的水面无法抵挡秋天的凉意。
- 注释
- 霜晓:清晨的霜冻和黎明。
谩:徒然,无益。
吹愁:引发忧愁。
八尺风漪:八尺宽的水面波动。
不耐秋:无法抵挡秋天的寒冷。
上座:高僧或修行者的高位。
独超:独自超越。
三昧地:禅定的境界。
诺惺庵:诺惺庵,可能指一个寺庙或修行场所。
證般舟:证悟般若之舟,比喻通过修行达到智慧的彼岸。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谢龚养正送蕲竹杖》。诗中通过描绘霜晓和风漪的景象,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声霜晓谩吹愁",以霜晓的声响象征愁绪,表达出诗人对清晨时分的淡淡哀愁。"八尺风漪不耐秋",则通过风中水波的描写,暗示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敏感,难以承受这凄凉的季节。
"上座独超三昧地",这里的"上座"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三昧地"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这里暗指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诺惺庵里證般舟","诺惺庵"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友人龚养正所在之地,"證般舟"意为证悟佛法,如同乘舟渡过生死之河,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解脱的向往和对朋友赠物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海潮.自题小照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登兴安大岭歌
隆崇乎,兴安之高高极天。
蔽亏阴阳日月不得擅其照,变幻寒暑造化不能操其权。
溺爱少男或骄纵,人情有之昊乾胡独不然。
丰隆列缺供使令,屏翳飞廉相后前。
元黄欲判犹未判,神丘卓立郁为万物先。
迩来三万六千岁,未许尘世知津源。
腐儒耳食各享帚,浪传宗惟泰岱灵著峨嵋巅。
蓬莱三山只培塿,宜居地仙,岂可方此居天仙。
谷蠡荒略阙文献,但诧游牧谨避偶过无不膜拜加敬虔。
祖龙立界不敢近,却临沧海施神鞭。
乃知奥宇异凡世,洞天福地皆虚言。
兴安之高高极天,西来昆都崙,东接长白山。
是为二峰之中气,如宗承祖嫡胄绵。
千支万派分案衍,为嵩为华相牵连。
杭爱阿尔台舒右臂,索岳尔济凭左肩。
向背虽殊条干同,繁星拱北海纳川。
特言其小数千里,结为灵囿之木兰。
何奇不储物不畜,那能一一徵言诠。
云梦上林赤县内,相如扬厉尚尔摛鸿篇。
使其知此退三舍,故予不复雕虫焉。
皇祖昔年曾一至,即今圣迹苍岩间。
我来狝狩近瞻仰,贤王奔走相周旋。
朝发行营质明到,金风谡谡高秋寒。
时为衡岳之开云,晃以朱鸟温暾暄。
时为傅岩之作霖,霏以玉叶铺琼田。
浏莅卉歙奏万籁,意谓山中饶管弦。
茈虒閜砢舞众木,若示羽卫森缤翻。
木兰形势指诸掌,南临按辔一览全。
北顾苍茫乃无际,边防久计心筹㫋。
兴安之高高极天,非我作歌其谁传。
《登兴安大岭歌》【清·弘历】隆崇乎,兴安之高高极天。蔽亏阴阳日月不得擅其照,变幻寒暑造化不能操其权。溺爱少男或骄纵,人情有之昊乾胡独不然。丰隆列缺供使令,屏翳飞廉相后前。元黄欲判犹未判,神丘卓立郁为万物先。迩来三万六千岁,未许尘世知津源。腐儒耳食各享帚,浪传宗惟泰岱灵著峨嵋巅。蓬莱三山只培塿,宜居地仙,岂可方此居天仙。谷蠡荒略阙文献,但诧游牧谨避偶过无不膜拜加敬虔。祖龙立界不敢近,却临沧海施神鞭。乃知奥宇异凡世,洞天福地皆虚言。兴安之高高极天,西来昆都崙,东接长白山。是为二峰之中气,如宗承祖嫡胄绵。千支万派分案衍,为嵩为华相牵连。杭爱阿尔台舒右臂,索岳尔济凭左肩。向背虽殊条干同,繁星拱北海纳川。特言其小数千里,结为灵囿之木兰。何奇不储物不畜,那能一一徵言诠。云梦上林赤县内,相如扬厉尚尔摛鸿篇。使其知此退三舍,故予不复雕虫焉。皇祖昔年曾一至,即今圣迹苍岩间。我来狝狩近瞻仰,贤王奔走相周旋。朝发行营质明到,金风谡谡高秋寒。时为衡岳之开云,晃以朱鸟温暾暄。时为傅岩之作霖,霏以玉叶铺琼田。浏莅卉歙奏万籁,意谓山中饶管弦。茈虒閜砢舞众木,若示羽卫森缤翻。木兰形势指诸掌,南临按辔一览全。北顾苍茫乃无际,边防久计心筹㫋。兴安之高高极天,非我作歌其谁传。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4267c66e6f5492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