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联以深沉的感慨与哲思,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一堕风尘,天上玉堂如昨日",开篇即以“风尘”喻指世俗的纷扰与污浊,将个人的堕落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对比“玉堂”,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个体在复杂社会中难以保持纯净的无奈。
接着,“谁同舟楫,眼前沧海正横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反思。"同舟楫"意味着共同面对生活的波涛汹涌,但“眼前沧海正横流”则描绘出当前社会的动荡不安,暗含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同伴的呼唤。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当下困境的深切关注,也隐含着对团结合作、共渡难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它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风貌的反映,蕴含着对人性、社会、理想的多重探讨,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二月二十八日偕龚梓材邑宰游白云洞在东阳城西十里
平生雅有看山癖,为访名山遍纵迹。
此邦山势倍巍峨,双岘八华翠环积。
甑峰之阴深复深,有洞瓮然云滃白。
我来春雨初霁时,溪水潺潺乱郊陌。
山隈曲径画图开,正奋足力忘休息。
忽惊两岫排碧空,擘破玉龙五千尺。
喷雪霏雾逞奇诡,倒海奔涛自雄特。
白日浑讶风雨来,当头幻作金铁掷。
清盈贮成琼玉盆,玲珑长挂珠玑壁。
观水须穷水之源,彳亍峰峦奋杖策。
绝顶山势复嶙峋,脚底鸣涛走霹雳。
飞瀑竟接石乳泉,一窍晶莹通地脉。
偶然松火试石铫,虎跑惠泉不能敌。
我闻有宋多隐逸,手把渔竿谢徵辟。
又闻明季张太傅,凿半月池藉游适。
遂初洗得此心清,尚志奚为万乘易。
况是先儒读书处,佳话堪镌一片石。
君子所重去故乡,理学文章炳今昔。
何幸先达竟萃此,景行高山两树得。
客言胜地不虚来,供奉瓣香藉亲炙。
否则雅事续东园,终古名区开讲席。
桃花半坞蒸霞红,松老千株映岚碧。
年年佳气满山林,涵碧翠微见颜色。
我是金华后世人,已惭名氏食旧德。
襆被来此或夙缘,愿诛衡茅处山侧。
《二月二十八日偕龚梓材邑宰游白云洞在东阳城西十里》【清·许传霈】平生雅有看山癖,为访名山遍纵迹。此邦山势倍巍峨,双岘八华翠环积。甑峰之阴深复深,有洞瓮然云滃白。我来春雨初霁时,溪水潺潺乱郊陌。山隈曲径画图开,正奋足力忘休息。忽惊两岫排碧空,擘破玉龙五千尺。喷雪霏雾逞奇诡,倒海奔涛自雄特。白日浑讶风雨来,当头幻作金铁掷。清盈贮成琼玉盆,玲珑长挂珠玑壁。观水须穷水之源,彳亍峰峦奋杖策。绝顶山势复嶙峋,脚底鸣涛走霹雳。飞瀑竟接石乳泉,一窍晶莹通地脉。偶然松火试石铫,虎跑惠泉不能敌。我闻有宋多隐逸,手把渔竿谢徵辟。又闻明季张太傅,凿半月池藉游适。遂初洗得此心清,尚志奚为万乘易。况是先儒读书处,佳话堪镌一片石。君子所重去故乡,理学文章炳今昔。何幸先达竟萃此,景行高山两树得。客言胜地不虚来,供奉瓣香藉亲炙。否则雅事续东园,终古名区开讲席。桃花半坞蒸霞红,松老千株映岚碧。年年佳气满山林,涵碧翠微见颜色。我是金华后世人,已惭名氏食旧德。襆被来此或夙缘,愿诛衡茅处山侧。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2067c67d12a717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