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月未落,辍棹日将午。
濒河得风岩,佛饭过斋鼓。
龛灯明广殿,妙炷绕残缕。
我来兀昼梦,得句瘖不吐。
凉襟亦已披,归杖当复拄。
白羽(bái yǔ)的意思:白色的羽毛,喻指清白无辜、纯洁无暇的品质。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濒河(bīn hé)的意思:指处于河边,临近河水的状态或位置。
得句(de jù)的意思:得到了教训或教益。
挂席(guà xí)的意思:指宴会上宾客离席时,主人挂起的座位席子,表示宴会结束。
龛灯(kān dēng)的意思:指藏在龛内的灯,比喻隐藏在深处的才华或智慧。
烈日(liè rì)的意思:指阳光强烈的夏日,也用来形容极度炎热的天气。
菱芡(líng qià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言行等方面与普通人不同,独具特色。
鸣橹(míng lǔ)的意思:指划船时划水声响亮,比喻有声有色地叙述事情或表达意见。
僧窗(sēng chuāng)的意思:僧人的窗户
腾云(téng yún)的意思:指飞驰上升,如云飞腾的样子。形容气势磅礴,迅猛奔腾。
乌纱(wū shā)的意思:指黑色的头巾或面纱,也比喻隐藏真相或掩盖事实。
墟里(xū lǐ)的意思:墟里指的是乡村的集市或集镇,也可以泛指乡村。
窈窕(yǎo tiǎo)的意思: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婀娜多姿。
在舟(zài zhōu)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同一舟船上,共同面对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紫芝在鹿苑的一次短暂休憩经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流转,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首句“挂席月未落,辍棹日将午”,以“挂席”和“辍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船出行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将时间线索融入其中,暗示了从夜晚到白天的过渡。接着,“亟寻墟里烟,尽阅菱芡浦”两句,通过寻找村落的炊烟和遍览菱角与芡实的水乡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烈日方在舟,腾云未成雨”描绘了夏日炽热的阳光直射船上的景象,而“濒河得风岩,佛饭过斋鼓”则转而描述了诗人接近河流时,偶然发现一处岩石避暑,以及听到寺庙中的斋鼓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宗教氛围的场景。
“龛灯明广殿,妙炷绕残缕”通过描绘寺庙内的灯光和香烟缭绕,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接下来,“窈窕几僧窗,款欠无一语”则通过僧侣窗户的描写,暗示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以及诗人在此时的内心平静与思考。
“我来兀昼梦,得句瘖不吐”表达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仿佛进入了梦境般的体验,虽然心中有感想,却无法言表,体现了创作灵感的瞬间涌现与难以捕捉的微妙感受。
最后,“攲巾倒乌纱,堕扇横白羽”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休憩时的随意与自在。“凉襟亦已披,归杖当复拄”则预示了诗人即将结束休息,准备返回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在短暂休憩中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感悟。
张家作亭跨江月,久欲题诗诗思竭。
今朝龙泉宝函来,岂亦索诗光贝阙。
忽忆曩时醉亭上,笑倚长松清兴发。
波光浩渺荡樽俎,夜色鲜明见毫发。
是时披襟揖灏气,蠲涤肺肝洗尘骨。
归来至今忽想像,犹觉人寰可超越。
会当月夕驾烟桨,吹笛呼龙出龙窟。
蓬莱方丈傥可寻,借我长风泛溟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