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石山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白石山中好隐居”,开篇点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白石山的喜爱与向往,将隐居的理想生活置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接着,“高栖挹翠景清虚”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白石山的景色之美,翠绿的山色与清幽的氛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在这里不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更是在心灵上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心闲何事堪潇洒”,这一句转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潇洒。诗人似乎在说,只有当心灵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时,才能真正地欣赏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内心的自在与快乐。
最后,“一曲瑶琴万卷书”以琴书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一曲悠扬的瑶琴声,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连接古今,而万卷书则代表了广博的知识与智慧。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既有艺术的滋养,又有知识的积累,心灵得以丰富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石山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通过艺术与知识来丰富心灵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岛树间林峦,云收雨气残。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老鹤两三只,新篁千万竿。
化成天竺寺,移得子陵滩。
心觉闲弥贵,身缘健更欢。
帝将风后待,人作谢公看。
角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
佳辰不见召,争免趁杯盘。
西楼喜雪命宴
宿云黄惨澹,晓雪白飘飖。
散面遮槐市,堆花压柳桥。
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
银榼携桑落,金炉上丽谯。
光迎舞妓动,寒近醉人销。
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裤谣。
别桥上竹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