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紫菊二首·其二》
《紫菊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黄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谁挟回生术,閒庭立太真

赤瑛休妒艳,朱夏留神

霜信青女风光丽人

可嗟尘世上,空赏白如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世(ché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尘土世界,泛指俗世间的喧嚣纷扰、浮躁繁杂的世界。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回生(huí shēng)的意思:指重病或危难之后恢复生机,重新得到生命。

丽人(lì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人。

留神(liú shén)的意思:注意,小心

青女(qīng nǚ)的意思: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生术(shēng shù)的意思:指人的生活技能或专业知识。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霜信(shuāng xìn)的意思:霜信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冬天的寒冷天气给人们带来了冰冷的感觉,也可以形容人心冷漠、无情。

太真(tài zhēn)的意思:太过于真实或真诚,常常指过于天真无邪或过于直率无伪。

朱夏(zhū xià)的意思:指盛夏时节红日高照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兴盛繁荣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闲庭中独立的女性形象,以紫菊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回生术”、“太真”、“赤瑛”、“朱夏”、“青女”等词汇,不仅展现了紫菊的美丽与独特,也赋予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谁挟回生术,閒庭立太真。”开篇即以“回生术”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概念引入,暗示了紫菊所蕴含的生命力与不朽之美。接着,“閒庭立太真”一句,将女性形象与紫菊巧妙结合,既表现了女性的高洁与端庄,又突出了紫菊的清雅与高贵,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

“赤瑛休妒艳,朱夏想留神。”这里通过“赤瑛”(可能指紫菊的颜色或质地)与“朱夏”(夏季的红色)的对比,强调了紫菊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夏日美景的向往与珍惜。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紫菊以情感,使其仿佛成为了一位能够吸引并留住人们心灵的使者。

“霜信宜青女,风光总丽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紫菊的形象,将之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相联系,通过“青女”(秋霜女神)的象征,展现了紫菊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与适应性。同时,“风光总丽人”则直接赞美了紫菊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其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最后,“可嗟尘世上,空赏白如银。”诗人在此发出感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惋惜。紫菊虽美,却只能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无法永恒。这句诗不仅是对紫菊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菊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自然、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作者介绍
黄衷

黄衷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猜你喜欢

游宝称寺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0)

双鹦鹉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觜分明对语时。

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

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0)

闲游

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

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

(0)

酒肆行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

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近远。

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

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

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

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

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

长安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

(0)

绣袈裟衣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0)

重酬苑郎中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埽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