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东 庵 上 方 宋 /赵 蕃 地 瘠 不 宜 行 ,山 寒 多 种 松 。路 穷 千 折 险 ,庵 在 最 高 峰 。石 溜 通 泉 乳 ,晴 檐 喧 蜜 蜂 。客 来 僧 不 语 ,日 暮 自 鸣 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蜜蜂(mì fēng)的意思:勤劳、刻苦努力的人。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千折(qiān shé)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石溜(shí liū)的意思:形容事物快速滑动或流动的样子。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自鸣钟(zì míng zhōng)的意思:指自以为了不起、自命不凡的人。
- 注释
- 地瘠:土壤贫瘠。
不宜:不适合。
竹:竹子。
山寒:山区寒冷。
多:适合种植。
松:松树。
路穷:山路险峻。
千折:千回百转。
险:艰险。
庵:小庙。
最高峰:最高的山顶。
石溜:石头上的水滴。
通泉乳:汇成清泉。
晴檐:晴天的屋檐。
喧:喧闹。
蜜蜂:蜜蜂。
客来:有客人来访。
僧不语:僧人沉默不语。
日暮:傍晚。
自鸣钟:自动敲响的钟声。
- 翻译
- 土壤贫瘠不适合种竹子,山区寒冷更适合栽种松树。
山路崎岖,千回百转充满艰险,小庙就坐落在最高的山顶上。
石头上的水滴汇成清泉,晴天时屋檐下蜜蜂嗡嗡作响。
有客人来访,僧人默不作声,直到傍晚,寺庙的钟声才会响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画面。首联“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写出了环境的贫瘠和寒冷,但松树却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茁壮生长,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颔联“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描绘了通往庵堂的艰辛山路,暗示了庵堂选址的独特和修行者坚韧的精神追求。
颈联“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通过石缝间流淌的清泉和晴天时蜜蜂在檐下忙碌的景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尾联“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描绘了庵中的宁静氛围,来访的客人到来,僧人默不作声,只有日落时分的钟声回荡,体现了禅定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赵蕃的《东庵上方》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庵堂的环境和生活情境,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得书三味得三字七排
牙签玉轴拥书龛,研究频年乐且耽。
博考群经曾醉六,精求至味更兼三。
定多浓郁凭沈浸,无限芬芳耐咀含。
旨趣恰从分鼎悟,馨香宜与省身参。
也应梦叶肴先饮,可许杯陈雅共探。
几度菁华同餍饫,十分理奥异肥甘。
馈贫真觉根堪咬,食古还闻蹠并贪。
岂为膏粱移素愿,此中酝酿自醰醰。
肖岩草堂自咏
青山孤隐士,耕读甲溪边。
左右双腰水,东西两面田。
松梅于眷属,诗酒是因缘。
屋小堪容膝,墙低只及肩。
桑麻为乐事,车马谢喧填。
写字妻磨墨,烹茶弟汲泉。
牛归红树外,瓜摘绿棚前。
父子家人趣,无怀亦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