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澶 州 感 事 宋 /李 复 孙 村 黄 河 决 北 流 ,北 使 年 年 过 澶 州 。澶 州 两 城 战 格 尽 ,七 十 余 年 废 不 修 。昔 岁 契 丹 倾 国 起 ,欲 投 马 箠 渡 河 水 。烽 火 夜 夜 照 前 殿 ,殿 前 群 臣 色 如 死 。心 忧 社 稷 输 至 忠 ,殿 上 只 有 寇 相 公 。默 使 敌 计 堕 吾 计 ,独 屈 黄 屋 亲 临 戎 。敌 惊 溃 奔 虎 北 门 ,从 此 愿 讲 兄 弟 亲 。平 时 危 冠 尽 肉 食 ,一 旦 仓 猝 方 见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使(běi shǐ)的意思:北方的使者,指来自北方的使者或代表。
北门(běi mén)的意思:指离开或逃离。
不修(bù xiū)的意思:指不修理、不整顿。
仓猝(cāng cù)的意思:仓促匆忙,慌乱无序。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渡河(dù hé)的意思:渡河是指过河,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或突破障碍。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惊溃(jīng kuì)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惊吓到极点。
溃奔(kuì bēn)的意思:形容人群或动物惊慌失措地奔逃。
临戎(lín róng)的意思:指临阵勇猛,战斗力强。
马箠(mǎ chu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或能力超出常人,非常出色。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契丹(qì dān)的意思:契丹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也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互相信任和约定。
前殿(qián diàn)的意思:指位于宫殿或庙宇前面的大殿,也引申为地位高的人或物。
亲临(qīn lín)的意思:亲自到场或亲自经历某事
倾国(qī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女子的美丽、才智、魅力等超过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危冠(wēi guān)的意思:形容危险至极,处在危险的边缘。
昔岁(xī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岁月,以及过去的时光。
相公(xiàng gōng)的意思:指丈夫、丈夫的父亲或者丈夫的兄弟。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夜照(yè zhào)的意思:指在黑暗中照亮道路,引申为在困难时期给人以帮助或启示。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一旦(yī dà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引起重大的变化或后果。
战格(zhàn gé)的意思:战斗的方式和格局
只有(zhǐ yǒu)的意思:表示仅仅、唯一、只有
- 注释
- 决:改道。
北流:向北流去。
澶州:地名,北宋时期的重要边境城市。
战格:战争状态。
废不修:被废弃,未修复。
契丹: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与宋朝交战。
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信号。
寇相公:寇准,北宋宰相。
黄屋:古代帝王的黄色车驾,象征皇帝。
戎:战争。
虎北门:可能指澶州的北门。
危冠:形容平时地位高的人。
- 翻译
- 孙村黄河改道向北流,北方使者每年都要经过澶州。
澶州的两座城池在战争中几乎毁尽,七十余年无人修复。
当年契丹举全国之力兴兵,想要骑马过河攻来。
烽火连天照亮皇宫前殿,大臣们面如死灰无计可施。
心系国家,他们竭尽忠诚,殿上唯有寇准宰相。
他默默策划,让敌人的计谋落空,亲自披甲上阵抗敌。
敌人惊慌溃逃,逃往虎北门,自此希望和解如兄弟。
平时这些人只知享乐,危急时刻才显出真性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乱后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黄河决口、战争废墟的描述,抒发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忠诚品质的赞扬。全诗语言沉郁,情感深厚,体现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和个人情怀。
“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两句描绘了黄河决口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着战乱频仍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变迁往往与国家盛衰相连,这里通过北使每年的行迹,暗示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时代氛围。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馀年废不修。”这里则具体指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时间的流逝。澶州两城的战乱已经过去七十馀年,但遗迹依旧,没有人去修复,这不仅是对物质损失的描写,也反映了历史记忆的淡漠。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箠渡河水。”这一段落回顾了一场古老的战乱,契丹族曾经威胁中原,企图通过黄河而南侵,这里的“昔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望和反思。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则描绘了一种紧张恐慌的情景。战争带来的烽火连天,让宫廷内外的人都充满了恐惧,他们的脸色变得像死人一样苍白。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诗人的内心深处是对国家社稷(即人民和国家)的忧虑,他认为只有真正忠诚的人才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而这样的忠臣在宫廷中却凤毛麟角,如寇相公一样。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诗人赞扬了君主机智过人,不动声色地使敌人的计策反过来落入自己的布局之中。这里的“独屈黄屋”强调了君主在战事上的决断和英明。
最后,“敌惊溃奔虎北门, 从此愿讲兄弟亲。”则表达了一种战争结束后的渴望和平与团结。在敌人惊慌逃窜之后,诗人希望能够重归于兄弟般的和睦相处,这种情感在经历了战乱后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学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疏影
东风轻薄。把名园处处,卷地吹落。
怕上高楼,千点愁人,一片花飞减却。
杜鹃促送韶光去,欲驻景、恨无良药。
只凄凉、语燕重来,闯入水晶帘箔。
莫说当年韵事,怅风景不远,春梦如昨。
无处追寻,空对尊前,满眼绿云帘幕。
丝丝纵有垂杨线,系不住,萍飘絮泊。
但沈吟、排日芳醪,移就水边清酌。
玉京谣
已是看春去,鸿爪迷离,意共东皇懒。
唤苦啼鹃,声声空进哀怨。
恁夕阳、燕子归来,只冷落、谁家庭院。
残红满,楼台帘幕,黄昏寻遍。
谁教咫尺如天,远蓦相逢,又愁牵泪溅。
细细宵长,朦胧幽梦难唤。
听隔窗、密雨丝丝,到枕畔、将魂同绾。
镇长见,莫任罡风吹断。
念奴娇.题把卷凝眺图
重门深锁,甚厌厌不似,钿车清俊。
应觉聪明无地托,佔我蟫鱼身分。
绮恨黏春,秾愁驻梦,惯泼闲金粉。
才情天厌,劝卿文字休近。
拼得对酒当歌,华年欢遣,郁郁安能忍。
一眺沈吟如我倦,百折芳心难问。
病蟀凄嘘,凉蟾寂照,帘卷西风紧。
也应惊念,友人同此幽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