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尨吠处,觅路霓光中。
《邯郸道中夜行阻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邯 郸 道 中 夜 行 阻 风 宋 /邓 忠 臣 欲 泻 悬 河 雨 ,先 号 拔 木 风 。问 津 龙 吠 处 ,觅 路 霓 光 中 。徙 御 忧 群 盗 ,儿 童 笑 拙 翁 。当 知 步 兵 哭 ,初 不 为 途 穷 。
- 注释
- 欲泻:比喻倾泻。
悬河:形容水量大或话多。
雨:雨水。
先号:首先发出。
拔木:吹倒树木。
风:风力。
问津:询问渡口。
尨吠:狗叫。
觅路:寻找道路。
霓光:彩虹般的光芒。
徒御:徒步出行的人。
群盗:众多盗贼。
儿童:小孩。
拙翁:笨拙的老人。
步兵:徒步作战的士兵。
哭:哭泣。
初不:并非仅仅因为。
途穷:路途尽头,困境。
- 翻译
- 如同倾倒银河之雨,先有撼动大树的狂风。
在狗吠声中寻找渡口,于霓虹闪烁中探索道路。
担忧盗贼横行,孩童嘲笑我这笨拙的老人。
应当明白,步兵的哭泣并非因路途艰险,而是另有深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诗人在途中遇到了行走的困难。"欲泻悬河雨,先号拔木风"两句生动地形象了狂风巨浪即将到来前的气氛,"问津尨吠处,觅路霓光中"则表现了诗人在迷雾之中寻找道路的艰难。"徒御忧群盗,儿童笑拙翁"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成年人对途中的担忧和孩子对未知的天真无邪。而最后两句"当知步兵哭,初不为途穷"则揭示了行军路途之艰辛,步兵的哭泣并非因为道路遥远,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语言生动,意境丰富,是一首不错的山水行吟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古
灭辽负乘宋取哉,一时边衅童王胎。
城门闭始言路开,凄凉五国轻忘怀。
渡江称侄和议谐,荆凡又见元明皆。
埋胔掩骼礼典该,厌胜播置诚毒猜。
圣人大义日月偕,椒浆致奠今我才。
完颜支族祭许陪,聊同白马有客来。
修葺略剪蒿与莱,翁仲何有华表摧。
吊古不禁含清哀,龙㟏峪水白石堆,开辟以来待劫灰。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