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垂法(chuí fǎ)的意思:指遵循法律、法规,遵守规范、纪律。
法则(fǎ zé)的意思:法则指的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或原则。
法驾(fǎ jià)的意思:指法律的驾驭或支配。比喻法律的约束或制约。
非徒(fēi t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凤池(fèng chí)的意思:指人才辈出,杰出人物聚集之处。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金丝(jīn sī)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柔软光亮,像金丝一样。
景仰(jǐng yǎ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感到深深的敬佩和仰慕。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仰高(yǎng gāo)的意思:仰望高处,向上追求进步和成功。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幸翰林院谒至圣祠因示诸臣》。诗中描绘了皇帝前往翰林院拜谒孔子祠堂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推崇。
首句“兰台移法驾,柏殿礼先师”描绘了皇帝庄严的出行场景,兰台代表了皇帝的车驾,法驾则是指皇家的仪仗队列,柏殿则象征着孔子的祠堂,先师则是对孔子的尊称。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皇帝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重道非徒重,斯文固在斯”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儒家之道的重视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尊重,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传承。斯文在这里指的是儒家文化,强调了儒家思想对于社会道德、教育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千秋垂法则,一室俨金丝”则表达了对儒家教义长久流传、影响深远的肯定。千秋垂法则意味着儒家的道德规范和治国理念将被世代传承,一室俨金丝则形容孔子祠堂内庄严肃穆的氛围,如同金丝般珍贵而不可侵犯。
最后,“景仰高山近,休辜浴凤池”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希望官员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辜负孔子祠堂这一精神高地的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