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全文
- 注释
-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叫声代表季节变化。
秋不浅:秋天已深入。
蟾蜍: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这里可能象征夜晚。
夜应深:夜晚应该很深了。
三更:旧时计时法,指深夜。
两鬓:鬓角,指头发。
几枝雪:形容斑白的头发。
一念:片刻思考,此处指内心活动。
双峰:佛教中指禅宗二祖和三祖,这里是禅宗修行的象征。
四祖心:四祖(慧能)的心法或教导,禅宗的重要传承。
- 翻译
- 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因为蟋蟀声越来越多,夜晚似乎更深了,蟾蜍已经消失不见。
深夜三更时分,我两鬓斑白如雪,心中时刻记挂着禅宗四祖的教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静坐的画面,充满了禅意和哲思。开篇“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两句,通过蟋蟀的鸣叫和蟾蜍的潜藏,表达了秋季的深邃以及夜晚的静谧。蟋蟀在秋天的叫声往往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这里则暗示诗人对时光之感慨;而蟾蜍的潜藏,则增添了一份深夜的神秘。
接着,“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三更”指的是夜晚最深沉的时候,而“两鬓几枝雪”则可能是对白发的隐喻,表明诗人年岁已高,同时也象征着清冷和孤独。“一念双峰四祖心”,则透露出诗人的禅定之心,一念之间,心灵得以超脱尘世,达到一种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双峰可能指的是山峰,四祖则是佛教或道教中的高僧、真人,代表着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禅意与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