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令(bù lìng)的意思:不使人满意或不令人满意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鼎足(dǐng zú)的意思:形容三者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毫端(háo duān)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微不足道。
流马(liú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流动不定,没有固定的位置或目标。
三顾(sān gù)的意思:指为了邀请某人或寻求帮助,多次拜访或请托。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蜀都(shǔ dōu)的意思:指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或地区。
铜爵(tóng jué)的意思:指古代贵族用来饮酒的大杯子,比喻享受权势、富贵荣华的生活。
卧龙(wò lóng)的意思:指隐藏在某个地方,暂时不表现出来的人才或潜力。
雄图(xióng tú)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计划或雄心勃勃的事业。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雁行(yàn háng)的意思:指一列像雁一样排列的人或物。
一夫(yī fū)的意思:指一个人,表示某一事物或情况只需要一个人即可完成。
有汉(yǒu hàn)的意思:有才干、有本领
- 注释
- 流马:古代的一种运输工具。
蜀都:指成都,三国时期蜀汉的首都。
卧龙:诸葛亮的别称。
金刀:比喻诸葛亮的坚定和忠诚。
三顾: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鼎足: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
山河:指国家的领土和资源。
汉:指蜀汉。
雁行:比喻兄弟关系。
吴:指东吴。
毫端计:指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魏狗:对魏国的蔑称,比喻敌人。
- 翻译
- 运输粮食的流马疾驰入蜀都,这里曾是诸葛亮规划宏图的地方。
他像金刀般忠诚,即使刘备三次拜访也不为所动,哪怕面对强大的敌人。
如同鼎足三分的江山最终属于汉室,兄弟情深的孙权也忠于吴国。
如果当年诸葛亮能完全施展才华,恐怕连魏国也无法抵挡,他们会觉得羞愧无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蜀地策马扬威的壮丽场景,充满了豪迈的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开篇“流马飞粮下蜀都”一句,便是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蜀道之难、军粮转运的艰辛以及将士们英勇进发的气势。
紧接着,“卧龙曾此写雄图”则显露出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崇敬与怀念,想象着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英名的人物如何规划天下的壮举。这里所谓“卧龙”,或许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以智谋著称,被誉为“卧龙”。
诗中“金刀有义轻三顾”一句,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金刀”象征着权力和力量,而“三顾”则是指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情谊与信任。
“铜爵虽强视一夫”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在强大的外表下,也要保持内心的一致和坚定。这里的“铜爵”,可能是用来比喻那些虽然看似坚固,但实际上并无真正力量与见解的人。
诗人通过“鼎足山河终有汉”一句,传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汉族文化的自豪和坚守。这里的“鼎足”,是指古代祭祀天地时用的器物,而“山河终有汉”,则是在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汉族文化始终根深蒂固。
紧接着,“雁行兄弟亦忠吴”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同胞间情谊的赞美。这里的“雁行兄弟”,是指兄弟般的关系,而“忠吴”,则可能是对南朝时期东吴孙氏政权的忠诚。
最后,“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恩怨的反思。这里的“当年若尽毫端计”,是在表达过去种种计算与谋略,而“魏狗还羞不令无”,则是在讽刺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尽管他们可能声称自己有所作为,但在诗人眼中,他们仍旧是可耻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史事的崇敬,以及对于忠诚、正义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蜀地山河的描写,诗人不仅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