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鼻息(bí xī)的意思:指人或动物呼吸时的气息,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意志的微弱变化。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崇兰(chóng lán)的意思:崇兰是一个形容词,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焚爇(fén ruò)的意思:烧毁、烧掉
何故(hé gù)的意思:为什么,为何
讵可(jù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轻易接受或认同,多用于否定、拒绝或表示疑虑。
露光(lù guāng)的意思:露出光亮,指事情被揭露或暴露出来。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趋时(qū shí)的意思:追随时代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沈水(shěn shuǐ)的意思:指人或物沉没在水中。
微茫(wēi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模糊,难以辨认或理解。
馨香(xī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令人愉悦。
有口(yǒu kǒu)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流利,也指有名声或有人帮助。
- 注释
- 有口:指物体上有开口。
深:深度大,此指难以理解或测量。
堪异:值得惊讶。
趋时:顺应时势,跟上潮流。
讵可量:岂能估量,难以预测。
谁令:什么使得。
通鼻息:比喻能够感知或传递信息。
何故:为什么。
辨馨香:区分香气,比喻辨别好坏、是非。
沈水:即沉香,一种名贵木材,能沉于水,此处喻高洁。
沧海:广阔的海洋,比喻深远之处。
崇兰:高雅的兰花,常用来象征君子。
泛露光:被露水滋润,光彩照人。
那能:怎能,哪里能够。
枉:徒然,白白地。
焚爇:焚烧,此处引申为牺牲自己。
尔众我微茫:你们数量多而我显得微不足道。
- 翻译
- 这口井深得令人惊奇,顺应时势岂能轻易估量。
是什么让它通了气息,又为何要分辨香气芬芳。
沉香从深海中来,高雅的兰花沐浴着露珠闪光。
怎能让我白白燃烧,你们众多而我如此渺小。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蟆子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哲理。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谁令通鼻息,何故辩馨香。" 这两句中,“有口”指的是花朵,有着芬芳的气味但不自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内在美好而不张扬的赞赏。同时,这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事的感慨,觉得许多事情都是无法用常理来衡量和解释的。
"沈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沉稳的水流汇聚成大海,而高大的兰花在露珠中闪耀着光芒。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豁然与宁静。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认为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和人生的长河中,个人的烦恼与忧愁是多么渺小和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世界的短暂,以及自然之美与世俗之喧闹,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存在以及个人在宇宙中的微小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