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远无风雨,天低动日星。
《游仙诗二首·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浮萍(fú pí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无根基,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立场或主张。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蟠木(pán mù)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的才能、品德等在某一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三岛(sān dǎo)的意思:指三个岛屿,比喻相隔甚远或毫无联系的三个事物。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无风(wú fēng)的意思:形容没有风或者没有风势。
下视(xià shì)的意思:低头看
耀灵(yào líng)的意思:形容光芒四射,闪耀夺目。
隐耀(yǐn yào)的意思:隐约而耀眼,指人才或事物潜藏而闪烁不定的光芒。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游仙诗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罗颀所作。诗中以蟠木比喻仙人的居所,它矗立于苍茫大海之上,花开时散发出神秘的光芒。诗人描绘了仙界之高,俯瞰四海湛蓝,九州大地尽在眼下,显得天地开阔,不受尘世风雨干扰。日月星辰仿佛因仙界之高而显得低垂。诗人借此表达对仙境的向往,认为即使不需乘鹤升仙,人世间的一切也都如浮萍般短暂,仙岛生活或许能带来超脱与宁静。整体上,这首诗意境悠远,富有哲理,体现了罗颀对理想世界的独特想象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