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以身为律,宁不争自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蜀(bā shǔ)的意思:指蜀地,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合称,泛指巴蜀地区。
不争(bù zhēng)的意思:不争指不争论、不争执,即不争辩或争吵。
才待(cái dài)的意思:表示某事情刚刚发生或者还未来得及发生。
成俗(chéng sú)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观念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现象。
改观(gǎi guān)的意思:改变现状,使得情况变得更好。
化民(huà mín)的意思:化民指的是君主或者领导者善待百姓,使百姓受益。它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关心民众的福祉,为民众谋求利益。
教育(jiào yù)的意思:指引、培养和引导个体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经术(jīng shù)的意思:指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也可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拘墟(jū xū)的意思:指局限于狭小的空间或范围,不能得到广阔的发展。
肯綮(kěn qìng)的意思:表示能够勇于承担责任或愿意主动去做某事。
茂陵(mào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才华、品德等在一定领域内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名儒(míng rú)的意思:指有名望和才学的学者或文人。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士气(shì qì)的意思:士气是指军队或团体中士兵或成员的斗志、精神状态以及对任务的积极性和信心。
收录(shōu lù)的意思:指记录、保存、归集信息或事物。
俗学(sú xué)的意思:俗学指的是世俗的学问,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事物的认知和探究。
随心(suí xīn)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限制。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文翁(wén wēng)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相勖(xiāng xù)的意思:相互鼓励、激励
心目(xīn mù)的意思:心中的目标或理想
英才(yī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出众才华和能力的人。
糟粕(zāo pò)的意思:指坏的东西或事物的残留部分,也指不好的东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两位著名的教育家魏相和文翁在不同地区推行教化的景象,以及后来的官员卢同年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诗中通过对比“经术”与“俗学”,强调了教育对社会风俗的积极影响。
首先,诗的前两句“魏相宰茂陵,文翁治巴蜀。”提到魏相在茂陵治理,文翁在巴蜀施政,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以教育改革而闻名。接着,“经术持化民,往往易成俗。”指出他们运用儒家经典来教化民众,使得社会风气得以改善。
然后,诗转向描述卢同年的情况:“使君今名儒,建塾亲教育。”他作为一位有名望的学者,亲自创办学校进行教育工作。“俗学每拘墟,糟粕转相勖。”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浅薄学风,认为这些学风互相助长,不利于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接下来,“岂知导肯綮,批却随心目。”表达了对卢同年教育方法的赞赏,认为他的教育方式能够触及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况以身为律,宁不争自淑。”强调了卢同年不仅以身作则,还鼓励学生自我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扬,展现了古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后世教育者如卢同年在传承和发展教育事业中的努力和成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马伯庸中丞哀诗
结缨趋魏阙,俯仰二十霜。
化运易迁逝,故老今尽亡。
维时游公门,时节会高堂。
峥嵘奉馀论,炫耀晞报章。
制若缛绣陈,声若宝瑟张。
仪若龙文鼎,烨若照夜珰。
芊眠出工巧,幻妙极豪芒。
抽思究皇术,振藻咏时康。
是时朝廷上,才彦侯有望。
公如逸虬出,万骥为留行。
念此今已矣,松柏杳茫茫。
驱车入珂里,穹门委旧衡。
珠移青渊涸,桃尽故蹊荒。
龙火出劲秋,玉衡变春阳。
朝荣计已殒,夕香岂不芳。
感彼推轮始,恻恻我心伤。
吴子高悼亡归岳阳
都门落叶满,游子去京畿。
忍听《离鸾操》,遥逐秋鸿飞。
愁霜晓入镜,泪雨夕沾衣。
烟树黄河岸,风帆采石矶。
平沙回渺漫,寒雨暧熹微。
客心閒转切,乡书近却稀。
梦闻儿女泣,行将僮仆依。
窃慕漆园放,谁云潘岳非?
乘涛惯不险,回江望若围。
武昌未易到,更向岳阳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