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至颖上县》
《早至颖上县》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夜发晓未止,独行水西

明知草露,暗湿瘦骢蹄。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秋天残暑不为月光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ǎozhìyǐngshàngxiàn
sòng / méiyáochén

xiǎowèizhǐxínghuáishuǐ西

míngzhīháncǎoàn湿shīshòucōng

bànmièzhúlínhuǒshùwénmáo

qiūtiānwèicánshǔwèiyuègu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残暑(cán shǔ)的意思:指仍然炎热的残余夏季。

草露(cǎo lù)的意思:指早晨草地上的露水。

独行(dú xíng)的意思:独自行动,不依赖他人。

寒草(hán c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冷落、无人问津。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明知(míng zhī)的意思:明明知道,明明清楚。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夜发(yè fèi)的意思:在夜晚出发,特指夜间出行或行动。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翻译
夜晚出发直到天亮仍未停歇,独自一人向淮水西边前行。
明明知道寒冷的草叶上凝结着露水,却让瘦弱的马蹄悄然沾湿。
竹林中的火光微弱摇曳,偶尔能听到远处茅屋传来的鸡鸣声。
即使秋意渐浓,我仍畏惧残留的暑气,不会被皎洁的月光所迷惑。
注释
夜发:夜晚出发。
晓未止:直到天亮。
独行:独自一人。
淮水西:淮水西边。
寒草露:寒冷的草叶上的露水。
瘦骢蹄:瘦弱的马蹄。
半灭:微弱摇曳。
竹林火:竹林中的火光。
茅屋鸡:茅屋里的鸡鸣声。
秋天:秋季。
畏残暑:畏惧残留的暑气。
月光迷:被月光迷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早至颖上县》,描绘了夜晚启程,直至天明还未抵达颖上县的情景。诗人独自骑马西行于淮水边,虽然知道寒冷的秋夜草地上露水沾湿了瘦弱的马蹄,但他并未停下。沿途竹林中的火光微弱,只能偶尔听到远处茅屋传来的鸡鸣声。诗人表达了对秋夜残暑的担忧,但他更专注于赶路,而非被皎洁的月光所迷惑。整体而言,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诗人坚韧的意志。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张缉熙监丞挽诗·其三

两京学省聚贤英,试问何人不负丞。

官舍一毡清似水,后来相继属谁能。

(0)

送彝训兼问讯子勤·其二

之官渺渺江南去,便道还家著锦衣。

万里谁无桑梓意,同乡惆怅未同归。

(0)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其一

一点寒灯照黯然,哀蛩四壁夜无眠。

傍人解识词垣老,为叹重来未十年。

(0)

正月廿九日戏简仲熙庶子三绝句时邹徙舍城东·其一

萧散双吹碧玉箫,与君同郡复同袍。

金城坊里清如水,却爱东飞学伯劳。

(0)

上之回

传警甘泉外,扬銮载道周。

回中戒巡省,云动赴遐陬。

春色承雕辇,山光影翠旒。

吾皇亿万岁,岁岁总来游。

(0)

题康王渡河卷

北来飞骑疾如风,路隔长河势已穷。

不有当时神马力,中兴谁办百年功。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