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君此事宁论晋,载我当时旧《过秦》。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典册(diǎn cè)的意思:指记载着典章制度的册子,也指具有权威性的典籍。
珥笔(ěr bǐ)的意思:指人写字时,手握笔杆,笔尖不动,只是在纸上微微移动,如同珠玉在盘中滚动一样。比喻写字工整且流畅。
平典(píng diǎn)的意思:平典指的是平和安定的时代,也可指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
素臣(sù chén)的意思:指为人正直、廉洁、忠诚的官员。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西归(xī guī)的意思:指人们离开家乡或原居地,向西方迁徙或回归。
眼明(yǎn míng)的意思:形容视力敏锐,洞察力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中知(zhōng zhī)的意思:指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真相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
紫宸(zǐ chén)的意思:指皇帝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宫殿。
- 注释
- 珥笔:手持玉笔。
西归:向西返回。
紫宸:皇宫。
典册:典章书籍。
麟:麒麟,古代象征祥瑞的兽,此处指稀有珍贵的文献。
此事:指代前文的‘麟书’之事。
宁论:岂止谈论。
晋:晋朝,这里可能暗指历史或某位晋代人物。
门外:门外的现实世界。
千斛米:极言丰厚的礼物。
墓中:死后。
百年人:百年寿命。
两眼:双目。
明如镜:清澈明亮像镜子。
《春秋》:儒家经典,这里可能指代史官的责任。
素臣:无为、沉默的臣子。
- 翻译
- 你持笔西行接近皇宫,因麟书难得而未得记录太平
此事交给你,怎能只与晋朝相提并论,就像当年我写《过秦论》
料想门外没有千石米的厚礼,墓中却知你百年长眠
看你双眼明亮如镜,别再以沉默的史臣自居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诗人在雨中的台头寺为友人李邦直送行,李邦直将赴史馆任职。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智慧。
"珥笔西归近紫宸,太平典册不缘麟。" 这两句描绘了李邦直即将赴任的景象。“珥笔”指代官员执笔之物,“紫宸”则是皇宫的代称,表明李邦直将要到达的史馆地位尊贵。这两句诗也隐含着对太平盛世和理想历史记载的向往。
"付君此事宁论晋,载我当时旧《过秦》。" 这里“此事”可能指李邦直赴任之事,或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宁论晋”则是在提醒读者,即使在太平年间,也应像评价古代的晋朝一样,保持批判的眼光。而“载我当时旧《过秦》”则是苏轼引用自己早年所作《过秦》,表达了对历史深刻认识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门外想无千斛米,墓中知有百年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现实关怀与超脱思想。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下,诗人不去奢望世间的珍宝,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悟到永恒的人格价值。
"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 最后两句则是对李邦直的勉励和期许。“两眼明如镜”形象地描绘了李邦直洞察事物的能力,而“休把《春秋》坐素臣”则是在劝告他要像《春秋》那样公正无私地记录历史,不要成为庸碌无为的臣子。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箕山山下有许由墓
大道眇以冥,人世多沮洳。
东陵侩人肝,西山有饿夫。
缅怀箕颖客,振衣千仞孤。
天位让不受,弃之若腐雏。
洗耳溪下水,挂瓢石上株。
巢父大笑之,饮牛以为污。
我行吊孤坟,頫忆太史书。
高风已邈绵,遗轨在草芜。
揖逊事已矣,刀斧竞相驱。
膏火日煎熬,黻冕矜欢娱。
龛乱托兼济,徇世骞荣途。
损益古有训,感之悟盈虚。
虑淡理无闷,战胜心弥愉。
百年会有尽,谁能保其躯。
委运观此生,雌伏诚非愚。
大觉宇宙间,独立真吾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