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建 昌 憩 李 尚 书 山 房 宋 /区 仕 衡 旧 里 鸣 珂 一 下 车 ,蓬 山 西 观 更 谁 如 。木 天 清 梦 何 人 到 ,花 雨 空 林 有 客 居 。楼 迥 更 堪 看 蠡 泽 ,云 深 犹 自 护 匡 庐 。高 斋 贡 馆 新 增 色 ,读 尽 尚 书 万 卷 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斋(gāo zhāi)的意思:指高屋建瓴、高人一等的书斋。
客居(kè jū)的意思:指在外地或他乡居住。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匡庐(kuāng lú)的意思:指修补破旧的房屋,比喻修理、整顿或改进事物。
鸣珂(míng kē)的意思:指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
木天(mù t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善良、纯真无邪,不懂世事的样子。
蓬山(péng shān)的意思:形容山势雄伟、高耸入云。
山西(shān xī)的意思:指人的心地高尚、品行正直。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天清(tiān qīng)的意思:指天气晴朗、天空明朗。
下车(xià chē)的意思:下车指从车辆上下来,也比喻摆脱某种困境或不良局面。
一下(yī xià)的意思:表示动作短暂、一次或一下子完成。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增色(zēng sè)的意思:增添光彩或增加色彩
- 注释
- 鸣珂:古代车马装饰物,发出响声,这里代指贵客的到来。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木天:形容树木茂密的地方,象征静谧。
尚书:古代官书的一种,这里泛指书籍。
- 翻译
- 刚下车就听到蓬山上传来车铃声,西观的景色还有谁能比得上。
在那寂静的木天之中,又有谁能够进入我的梦境?空林中只有花开的声音,似乎有客人居住。
站在高楼远眺蠡泽,云雾深处依然守护着庐山的美景。
高雅的书斋和曲径小馆增添了新的光彩,我已经读完了万卷尚书。
- 鉴赏
诗中“旧里鸣珂一下车,蓬山西观更谁如”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的场景,“鸣珂”指马车上的铃声,“蓬山西观”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归乡之情,也透露出他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然和不满。
“木天清梦何人到,花雨空林有客居”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山中书房里,对外界来客的期待与孤独感受。这里的“木天清梦”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花雨空林”则增加了一份凄美。
“楼迥更堪看蠡泽,云深犹自护匡庐”两句通过对山房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安详。其中,“楼迥”指楼台的迥出,“蠡泽”则是水边的意思;“云深犹自护匡庐”形象地表达了山中居所被云雾环绕,既安全又隐秘。
最后,“高斋曲馆新增色,读尽尚书万卷馀”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书房内外的意境变化。其中“高斋曲馆”描写了书房的环境,“新增色”则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读尽尚书万卷馀”表明了诗人广泛阅读,学识渊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山中居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知识的追求与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征鞍带月
征鞍带月,浓露沾襟袖。
马上轻衫峭寒透。
望翠峰深浅,忆着眉儿,腰肢袅,忍看风前细柳。
别时频嘱付,早寄书来,能趁清明到家否。
这言语,便梦里、也在心头,重相见、不知伊瘦我瘦。
纵百卉千花已离披,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