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游山:游览山水。
瓢具:携带的饮具。
竹边:竹林旁边。
安:悠闲。
石鼎:石头制成的煮水器。
松边:松树旁边。
瀹:烹煮。
凤团:一种名贵的茶。
梅边:梅花盛开的地方。
观鹤舞:观赏白鹤起舞。
模作:模仿绘制。
画图:画面。
- 翻译
- 在竹林边悠然游山,石鼎旁烹煮凤团茶。
再到梅花丛中赏鹤翩翩,真想把这美景描摹成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宁静的生活状态。开篇“游山瓢具竹边安”,诗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漫步于竹林之旁,选取适宜的地方设置自己的居所,这里的“安”字传达出一种归属与平和的情怀。
接着,“石鼎松边瀹凤团”,诗人选择了一处岩石旁,松树环绕的地点,可能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或是山洞,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这里的“瀹”字形容了水流的声响,而“凤团”则隐喻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高洁而独立。
第三句,“更向梅边观鹤舞”,诗人的视线转移到梅花之旁,观赏到 鹤的优雅舞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和清高,而鹤则是长寿与纯洁的象征,这里通过对梅花和鹤舞的观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一句,“好将模作画图看”,诗人希望能把这种美好的景致和情感永久保存下来,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这份心灵上的触动。这里的“好”字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与珍视,而“模作”则是说要以此为模本,创作出一幅描绘这一切的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生活境界的追求和艺术创作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体现了作者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与灵感的内心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五首·其五
年华几许,怎芳春两度,不曾怜惜。
古戍黄云嘶马去,客里又逢寒食。
冷雨攒衣,颠风掣帽,俄顷前村黑。
瓦垆松火,恁时尽也消得。
凝想水国繁华,画裙罗扇,处处喧歌席。
柔橹呕哑花影外,绿腻葡萄千尺。
异地今朝,伤心杨柳,才露些儿碧。
十三山下,伴人一片穹石。
沁园春八首·其五
虫尔来前,尔雅重笺,为伊释名。
想公会夫人,汝为齐女,晋留重耳,谁是申生。
孤竹餐薇,荆蛮采药,鸿雁关河弟唤兄。
嗟子季、似乘舟卫寿,字字伤情。
卑栖爱择田荆,应花萼、楼中第几声。
比苦竹丛边,行兮不得,秋风原上,急也曾经。
饼怨婆焦,妇称姑恶,蜂蚁网常友爱并。
嘈嘈处、有阋于墙者,蓦地心惊。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五
秋在台城路。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
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
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
谁耐写、别人处。
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
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
邀笛奏、王郎新谱。
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
历寒食、又三度。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
画中人面,坐胡床、摘阮双雏侍侧。
貂帽蛮靴,垂辫发、绝代春风颜色。
旃帐魂孤,兜离语异,猎骑如云黑。
阏氏年少,此时应也白头。
当日一样还朝,羌儿泪洒,不若苏通国。
留取余生,埋卫冢、蓬首翻求国贼。
虎士如林,龙骧满厩,都尉何恩德。
那堪再误,胡笳不用多拍。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