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炷 香 至 德 山 宋 /程 公 许 异 时 闻 至 德 ,滴 水 洗 沈 冤 。空 寂 等 三 世 ,悟 迷 同 一 源 。松 杉 膏 宿 雨 ,楼 阁 丽 朝 暾 。犹 恨 高 峰 顶 ,藤 萝 未 得 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暾(cháo tūn)的意思: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滴水(d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滴下来,意指非常少的数量或程度。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高峰(gāo fēng)的意思:高峰指的是山峰的顶端,也引申为事物的巅峰或顶点。
空寂(kōng jì)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空荡无人的状态。
丽朝(lì cháo)的意思:指盛世、繁荣的朝代。
楼阁(lóu gé)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也比喻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事业。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沈冤(shěn yuān)的意思:指冤屈被压制,无法申冤。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藤萝(téng luó)的意思:指藤蔓盘旋、攀附在树木上的植物,比喻人或事物相互依存、相互牵连的关系。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异时(yì shí)的意思: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
至德(zhì dé)的意思:指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炷香至德山》,作者程公许是宋代文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至德之境的向往和感悟。首句“异时闻至德”暗示了诗人曾听闻过高尚的道德理念,如同清泉洗涤深沉的冤屈。接下来,“空寂等三世,悟迷同一源”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空灵寂静的理解,认为觉悟与迷惑皆源于同一个根本。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松杉膏宿雨,楼阁丽朝暾”描绘了山中清晨湿润的松杉和朝阳映照下的楼阁,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
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此,最后一句“犹恨高峰顶,藤萝未得扪”表达了遗憾之情,意指未能亲身登临山顶,触摸那藤萝,以更深入地体验这种至德之境。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追求道德高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枯棕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乾,摧残没藜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