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惟堪粪,文犁未中牲。
偾豚骄莫敌,卫犊蠢忘生。
诈挟吞书幻,疑多望月惊。
这首诗描绘了牛的形象与特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首先,“后大惟堪粪,文犁未中牲”,这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牛的劳动场景,牛作为农耕的重要工具,不仅承担着耕地的工作(文犁),还能够处理粪便,体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多功能性。
接着,“偾豚骄莫敌,卫犊蠢忘生”,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牛对待幼崽的慈爱与保护本能。面对其他动物的威胁时,牛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守护自己的幼崽,这种母性的光辉令人动容。
“诈挟吞书幻,疑多望月惊”两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牛以智慧和情感,想象牛在夜晚望月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既可能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也可能因恐惧而心生惊慌,展现了牛在特定情境下微妙的心理状态。
最后,“庮难供脍炙,往往夜中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牛在夜晚可能会发出叫声,这可能是出于孤独、寻找同伴或是表达某种需求的状态。同时,“庮难供脍炙”暗示了牛肉的美味,但此处并非直接赞美,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表达了对牛这一物种价值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牛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角色,也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了牛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对牛这一物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
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
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潨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