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舟出东城,秋高气应肃。
乃登梁朝塔,观海望天目。
不俗(bù sú)的意思:不平凡,出众,不寻常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飞觞(fēi shāng)的意思:指酒杯或酒盏飞溅洒出酒来。比喻饮酒欢乐。
分题(fēn tí)的意思:分开处理不同的问题或主题。
高气(gāo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度高尚,傲气十足
观海(guān hǎi)的意思:观察大海,比喻眺望远方或事物的发展变化。
海望(hǎi wàng)的意思:远望大海,形容志向远大,心怀抱负。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华林(huá lín)的意思:指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才聚集的地方。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抛砖(pāo zhuān)的意思:比喻提出初步的意见或建议,作为讨论、探讨的起点。
气应(qì yìng)的意思:在某种情况下,气氛或环境的变化会引发相应的反应。
清白(qīng bái)的意思:指品行纯正,没有污点或瑕疵。
秋高(qiū gāo)的意思:指秋天的天空高远,气候宜人。
蜷局(quán jú)的意思:形容局势紧张,陷入困境或窘迫的状态。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徙倚(xǐ yǐ)的意思:倚靠、依赖。
贤快(xián kuài)的意思:贤明而又快捷的行动或思维。
雅兴(yǎ xìng)的意思:指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于以(yú yǐ)的意思:表示从某种手段或方法出发,达到某种目的。
这首元代诗人牛谅的《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玉字》描绘了诗人秋日登塔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句“拿舟出东城,秋高气应肃”,诗人乘舟从东城出发,正值秋高气爽之时,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肃穆。接着,“虽无龙山境,华林亦不俗”两句,虽然没有像龙山那样著名的景观,但华林的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不落俗套。
“双池水清白,于以濯缨足”描绘了清澈的池水,诗人可以在这里洗涤帽缨,享受清静之乐。“飞觞坐苔石,寒泉荐幽菊”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苔石上饮酒,寒泉边品尝幽菊的雅致生活场景。
“乃登梁朝塔,观海望天目”两句,诗人登上了梁朝时期的古塔,远眺大海,仰望天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诸贤快先步,嗟予苦蜷局”则是诗人感叹自己未能与先贤一同前行,只能在塔旁徘徊,心中充满遗憾。
最后,“不及终雅兴,徙倚阑干曲。分题寄游胜,抛砖引群玉”表达了诗人未能尽兴游玩的遗憾,并希望以此诗邀请更多文人墨客前来共赏美景,留下佳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秋日登塔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之情,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