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恨花迟,天自催寒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蓓蕾(bèi lěi)的意思:指花朵刚刚长出来的嫩芽,比喻事物刚刚开始发展或者人的才能初露端倪。
策问(cè wèn)的意思:策问是指用巧妙的方法来询问或调查事情的真相。
春半(chūn bàn)的意思:指春季的一半,也可引申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苦寒(kǔ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环境或困苦的生活。
恰似(qià sì)的意思:恰好像,正如同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日气(rì qì)的意思:指人情冷淡、气氛冷漠,没有热情和活力。
散策(sàn cè)的意思:指随意漫步、游览。
雨意(yǔ yì)的意思:雨天的意境或情感。
玉靥(yù yè)的意思:形容人的美丽容貌,特指女子的美丽。
枝头(zhī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前沿的位置。
- 翻译
- 随意漫步欣赏春光,已是春天一半,花儿还未盛开。
花苞含羞于严寒,仿佛人的憔悴模样。
人们不应怨恨花开得晚,自然规律会驱赶寒冷。
雨后的阳光更显浓厚,花朵如玉面含羞,红得像喝醉了酒。
- 注释
- 散策:随意漫步。
芳菲:春光花草。
春半:春天过半。
蓓蕾:花苞。
怯:畏惧。
苦寒:严寒。
憔悴:形容人疲倦无力。
恨:怨恨。
天自:自然规律。
催寒去:驱赶寒冷。
雨意:雨后。
日气浓:阳光浓厚。
玉靥:玉般的脸颊。
红如醉:红得像喝醉了酒。
- 鉴赏
诗人以“散策问芳菲”开篇,表达了对春天花朵是否已经开放的好奇和期待。接着,“春半花犹未”进一步描绘出春季中期,许多花朵尚未盛开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序与自然界之间的不完全同步。
“蓓蕾枝头怯苦寒,恰似人憔悴”则将花朵的生长状态比喻为人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一种对春天温暖未至、万物尚在冬日寒冷中的感慨。这里,“恰似人憔悴”四字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似乎诗人借花境寄寓着对人生苦短和内心不易察觉的哀愁。
“人莫恨花迟,天自催寒去”则是诗人的劝慰与豁达。诗人告诉我们,不必为花朵的迟缓而感到懊恼,因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节律和规律,春天终将到来,寒冷也会逐渐离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理解,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中不可预测事物时所持的豁达态度。
最后两句,“雨意才收日气浓,玉靥红如醉”则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雨后阳光透过浓厚的云层,照耀着湿润的地面,而花朵在这样的光线下显得更加鲜艳,如同醉酒人的脸颊般红润。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道场山云峰追和东坡先生游径山诗韵
十年不见金华山,岁月阅人如逝川。
孤□□□五千里,复与山水相周旋。
朅来吴会浮□□,□庭下瞰神龙渊。
道场秀色接朝暮,有足未上高峰巅。
荒山五夜殷燐火,宝地一夕开青莲。
浮屠突兀倚天半,石磴百折何蜿蜒。
未将足力供眼界,痴坐且学山僧禅。
岂无篮舆捷飞步,亦有杖头沽酒钱。
劳人本欲息四体,何如一醉山中眠。
今晨登览颇自适,得意仰羡云中鸢。
劳生宇内已头白,百年几受忧患煎。
平生两足厌奔走,瘦筇独许登山便。
同行况有二三子,忽到绝顶心悠然。
蓬莱东望又清浅,一笑回首三千年。
《登道场山云峰追和东坡先生游径山诗韵》【明·童冀】十年不见金华山,岁月阅人如逝川。孤□□□五千里,复与山水相周旋。朅来吴会浮□□,□庭下瞰神龙渊。道场秀色接朝暮,有足未上高峰巅。荒山五夜殷燐火,宝地一夕开青莲。浮屠突兀倚天半,石磴百折何蜿蜒。未将足力供眼界,痴坐且学山僧禅。岂无篮舆捷飞步,亦有杖头沽酒钱。劳人本欲息四体,何如一醉山中眠。今晨登览颇自适,得意仰羡云中鸢。劳生宇内已头白,百年几受忧患煎。平生两足厌奔走,瘦筇独许登山便。同行况有二三子,忽到绝顶心悠然。蓬莱东望又清浅,一笑回首三千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867c6ddf585e3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