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丝白似绵。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雕梁(diāo liáng)的意思:形容建筑物的梁柱雕刻精美,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者诗词的辞藻华美。
酒旆(jiǔ pèi)的意思:酒旆是指用酒杯和旆旗来象征宴会和庆典的场景,引申为热闹喜庆的氛围。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明媚(míng mèi)的意思:形容阳光明亮、天气晴朗,景色美好。
明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木谷(mù gǔ)的意思:指山谷间的树木丛生,形容自然景观优美。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
暖风(nuǎn fēng)的意思:指和煦的春风,比喻温暖人心的言行。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韶光(sháo guāng)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光或年华。
诗篇(shī piān)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诗(总称)。这些诗篇写得很动人。(作主语)
(2) (名)比喻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构成]
偏正式:诗(篇
[例句]
这是光辉的诗篇。(作宾语)吟咏(yín yǒng)的意思:吟咏指用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歌颂。
莺迁(yīng qiān)的意思:指春天莺鸟迁徙,比喻人们追求幸福、追求更好生活的行为。
清明节(qīng míng jié)的意思: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日暖风和(rì nuǎn fēng hé)的意思:形容天气温暖,和风吹拂。
- 注释
- 日暖:温暖的阳光。
风和:微风和煦。
明媚:明亮美好。
宜:适宜。
庭花:庭院里的花朵。
吐蕊:绽放。
红如锦:红得像锦绣。
岸柳:河边的柳树。
飞丝:飘落的柳絮。
白似绵:洁白如绵。
深院:深宅大院。
雕梁:装饰华丽的梁柱。
巢燕返:燕子归来筑巢。
高林:高大的树林。
乔木:大树。
谷莺迁:山鸟迁徙。
韶光:美好的时光。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
花坞:花园。
楼台:楼阁。
酒旆:酒旗。
- 翻译
-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天气晴朗,最适合用来入诗作歌。
庭院中的花朵绽放,红得如同锦绣,河岸边的柳树飘落的柳絮,洁白如绵。
深宅大院中,梁柱上燕子归来筑巢,高高的树林里,山鸟迁徙到山谷间。
美好的时光接近清明节,花园里的楼阁挂起了酒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煦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悦与赞美。"日暖风和明媚天"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温馨氛围,"最宜吟咏入诗篇"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融入诗意之中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丝白似绵"具体描摹了春天的花开与柳絮,色彩鲜明,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庭花"和"岸柳"分别代表了家园内外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观,通过"红如锦""白似绵"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乔木谷莺迁"则转而描写了春天动物世界的生动场景。燕子的归来与鸟儿的歌唱,不仅丰富了画面上的色彩,也增添了听觉上的享受。
最后一句"韶光正近清明节,花坞楼台酒旆悬"将时间节点锁定在清明时节,诗人通过对节令的点题,以及对楼台上悬挂的酒旆(用来招待宾客或庆祝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庆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通过对春天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个季节无限的喜爱与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