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郑司徒韵》
《和郑司徒韵》全文
明 / 倪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山绕春城水绕溪,暖烟如抹树如迷。

虚疑古塔凌空小,最爱长松出涧齐。

晴色扑帘知日近,轻阴过槛觉云低。

老僧方丈如许不见危梁燕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凌空(líng kōng)的意思:悬空、飞跃、超越

暖烟(nuǎn yān)的意思:指温暖的烟雾,比喻温馨、和谐的氛围或一种温暖的情感。

轻阴(qīng yīn)的意思:轻微的阴影。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危梁(wēi liáng)的意思:危险的状况或局势。

燕泥(yàn ní)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能保持清醒、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阴过(yīn guò)的意思:指坏事或不好的事情已经过去或已经解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画卷。首联“山绕春城水绕溪,暖烟如抹树如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山城与溪流相依的景象,暖烟轻拂,树木朦胧,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虚疑古塔凌空小,最爱长松出涧齐”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古塔与长松的形象巧妙融合,古塔虽小却高耸入云,长松则在山涧中挺拔而出,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之美。

颈联“晴色扑帘知日近,轻阴过槛觉云低”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晴朗的阳光透过窗帘,预示着温暖的临近;轻薄的云彩从窗前掠过,暗示着天空的变化。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光线与云彩的微妙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

尾联“老僧方丈清如许,不见危梁落燕泥”则转向对静谧僧舍的描写,通过“老僧”这一形象,传达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方丈虽小,却清净如斯,没有外界的纷扰,甚至连燕子落在屋梁上的泥土都未曾察觉。这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纯净、远离尘嚣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倪岳

倪岳
朝代:明

倪岳(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倪谦之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有《青溪漫稿》。
猜你喜欢

吴门三劝·其三

伤心中道失所天,弱息罂罂那得全。

玉碎珠沈能保护,人间从此重姻缘。

(0)

祖道赋诗

平生本胡越,闽吴各异津。

联翩一倾盖,便作法城亲。

清谈解烦累,愁眉始得伸。

今朝忽分手,恨失眼中人。

子向径何道,慧业日当新。

我住邗江侧,终为松下尘。

沈浮从此隔,无复更有因。

此别终天别,迸泪忽沾巾。

(0)

十索二首·其一

含娇不自转,送眼劳相望。

无那关情伴,共入同心帐。

欲防人眼多,从郎索锦障。

(0)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金沟低御道,玉管正吟风。

拾翠天津上,回鸾鸟路中。

镜前看月近,歌处觉尘空。

今宵织女见,言是望仙宫。

(0)

奉和还京师诗

重光阐帝图,肆觐荷来苏。

卜洛连新邑,因秦还旧都。

雷警三辰卫,星陈七萃驱。

从风折凤羽,曜日拖鱼须。

宪章殚礼乐,容服备车徒。

回銮入丰镐,从跸度枌榆。

冉冉年和变,迟迟节物徂。

馀花照玉李,细叶剪圭梧。

朝夕万国凑,海会百川输。

微生逢大造,倏忽改荣枯。

(0)

酬陆常侍诗

相知四十年,别离万馀里。

君留五湖曲,余去三河涘。

寒检君后凋,溺灰余仅死。

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

深交不忘故,飞觞敦宴喜。

赠藻发中情,奇音迈流徵。

追惟中岁日,于斯同憩止。

思之宛如昨,倏焉逾二纪。

畴昔多朋好,一旦埋蒿里。

无人莫己知,有恸伤知己。

把臂还相泣,岿然吾与子。

沾襟行自念,哀哉亦已矣。

吾归在漆园,著书试词理。

劳息乃殊致,存亡宁异轨。

大路不能遵,咄哉情可鄙。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