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通上人归上高·其二》
《送通上人归上高·其二》全文
宋 / 谢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一筇归去旧庵居,卧听修廊吼木鱼

寄语堂头老尊宿,祇题数字答君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老尊(lǎo zūn)的意思:指年老有德行的人或事物受到尊敬和崇拜。

木鱼(mù yú)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用来敲击的一种乐器,也泛指打击乐器。比喻言辞或行为有节奏,有规律。

数字(shù zì)的意思:数字指代数目和计算,也可以表示数量和数值。

堂头(táng tóu)的意思:指家庭或机构的正厅,也指主持会议或宴请客人的地方。

尊宿(zūn sù)的意思:尊敬和仰慕前辈,尊重前人的学问和成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隐山林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诗人以“一筇归去”开篇,简练地勾勒出僧人手持竹杖,独自踏上归途的形象,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旧庵居”则点明了僧人的归宿,一个熟悉而宁静的所在,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接着,“卧听修廊吼木鱼”一句,通过听闻木鱼声在修长的走廊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世无争的氛围。木鱼作为佛教仪式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修行者的警醒与自省,此处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也暗含了僧人内心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

“寄语堂头老尊宿”,诗人以“尊宿”这一尊称,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僧人身份的尊敬,也是对其修为与智慧的肯定。通过“寄语”这一动作,诗人似乎在与这位高僧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传递着对佛法的共同理解和追求。

最后,“祇题数字答君书”一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支持。这里的“数字”可能寓意着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一筇”、“旧庵居”相呼应,强调了回归自然、简朴生活的价值。诗人通过这句诗,既是对僧人选择的认同,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反思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共鸣。

作者介绍

谢逸
朝代:宋   字:无逸   号:溪堂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生辰:1068-1113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猜你喜欢

赠友诗十五首·其五张烈士朗

张卿任侠烈,歌啸吴市中。

不惮贵公子,骂坐开心胸。

沾沾常自喜,黄须炯方瞳。

书法亦遒劲,吐奇或如虹。

轩然慕遐举,望之其游龙。

(0)

座上初见周文因怀辛谦之

乾雀双双绕树喧,七香车忽到閒园。

调歌自薄鸳文锦,得意谁誇犊鼻裈。

篱外花开酣白堕,天涯叶落怨黄昏。

怜新怪底偏怀旧,银烛烧来见泪痕。

(0)

古意

落花天气春馀几,垂柳青青日又曛。

深立绣帘人不见,轻风吹动郁金裙。

(0)

和山居诗二首·其一

遁居霞雾峰,千山万山里。

白云傍榻飞,草阁依岩起。

閒卧拥鹿裘,清谈挥麈尾。

童子采茶归,自去汲泉水。

(0)

上鹰歌

君不见楚泽之上鹰,爪利若击目若星,雄姿逸气何横生。

翻身犹能坠鹏翼,岂但可使燕雀惊。

棱棱劲翮秋风里,远势未看穷所止。

壮心谁谓便相抛,篱落聊回啄文雉。

(0)

一篑山人歌

一篑山人归武陵,自云作吏非所能。

上世本是农夫家,中岁颇多丘壑情。

忆昔十五时,读书始趋庭。

庭前一篑土,乃是先人营。

三十射策登帝廷,四十剖符惭专城。

中敡外历靡寸补,千忧百虑何时宁。

风尘岁月厌奔走,笑言眉睫羞逢迎。

匡庐观瀑欲大叫,洞庭酾酒愁冥冥。

怀贤几自跨黄鹤,访隐常作桃源行。

一朝得调忽辞去,掉头那管人间名。

乘与还回剡曲棹,遗安况有鹿门耕。

不能如马长卿著讨禅书,不如能扬子云草太玄经。

不能如陶朱逐时事货殖,不能如赤松辟谷学长生。

吏少门前租仅足,客来花下酒常倾。

不愁儿痴是豚犬,不恤宦薄非公卿。

顾以人生百年内,块然篑土犹无成。

悲来风木不自禁,三釜那得为亲荣。

仰看苍天摩九仞,此意突兀难为平。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