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通(bù tōng)的意思:不相通,无法交流或沟通。
刍狗(chú gǒu)的意思: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贵素(guì sù)的意思:指高贵、纯洁的品质或性格。
矫行(jiǎo xíng)的意思:指纠正或改正不当的言行举止。
可谓(kě wèi)的意思:可以说是,可以称为
礼义(lǐ yì)的意思:指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以礼相待,互相尊重。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素朴(sù piáo)的意思:指纯朴、朴实无华的样子。
物方(wù fāng)的意思:指事物的性质、方面。
玄同(xuán tóng)的意思:指思想、观点等相同或类似。
颜生(yán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红,形容害羞、害怕或尴尬的心情。
应物(yìng wù)的意思:指人应当顺应事物的本性、规律,与之相适应。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翻译
- 贤者崇尚朴素真挚,礼仪仁义并非深奥相同。
老师金告诉颜回学生,可以说是通达教化的宗师。
先生修饰那祭祀用的草扎之狗,寓意自然之道至此终结。
顺应事物才调整行为,无论何时何地无不畅通无阻。
- 注释
- 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素朴:朴实无华,不加装饰。
礼义:礼仪和正义,社会行为规范。
玄同:玄妙而齐同,这里指难以理解的同一性。
师金:指老师,可能特指某位以金为姓或别号的老师。
颜生: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达化宗:通达教化之根本,理解并能传授教化的精髓。
夫子:对老师的尊称,这里可能特指孔子。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祭祀时用后即弃,比喻微贱之物。
自然道:宇宙万物自然而然的规律。
应物:顺应事物的变化或外界环境。
矫行:调整行为,使符合情境。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在任何情况下。
靡不通:没有不畅通的,指适应能力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其三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圣人贵素朴”一句,强调了圣贤之人重视自然无华的品质,这种思想与道家的自然无为之道相通。接下来的“礼义非玄同”,则是在讨论礼仪和道德问题,表明诗人认为这些不应该是深奥难懂的,而应是简单易行的常识。
“师金告颜生”一句,提到了古代圣人金字塔的故事,传说颜回向孔子请教,孔子指示他以诚信为本。这里诗人借此表达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紧接着的“可谓达化宗”,则是赞扬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达到最高境界,影响后世。
“夫子饰刍狗”一句,出自《论语》,指的是孔子教导学生要像剥皮的狗一样勤奋学习。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自然而然、不矫揉造作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最后两句“应物方矫行,俯仰靡不通”则是在描述高士那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行为举止是那么地与世俗格格不入,以至于常人难以理解和沟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圣贤之道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真诚、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斋
人语四绝窗含光,夜起开户山苍凉。
星河卷尽碧无际,祇有孤月悬中央。
兴来独往坐潭石,过清之境宜仙藏。
树影在地如刻画,微风不起溪烟长。
细泉转石响琴筑,定水浮鱼唼落香。
谁言过眼但俄顷,鲲鬐蚊睫齐彭殇。
只虞邂逅不知惜,交臂一失无由偿。
砉然一啸风琅琅,半斜楼影月在梁。
是归是寄澹相忘,金翅劈海白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