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阿罗(ā luó)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风度潇洒、豪放不羁。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慈爱(cí ài)的意思:慈爱指的是对人或事物怀有深厚的爱意和关怀。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弟兄(dì xiōng)的意思:弟兄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顶髻(dǐng jì)的意思:顶髻是指古代女子的发髻,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端庄。
抚养(fǔ yǎng)的意思:抚育、养育。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孩婴(hái yīng)的意思:指小孩子,幼儿。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骄騃(jiāo ái)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轻佻、不稳重。
老幼(lǎo yòu)的意思:指年长和年幼的人,泛指各个年龄层次的人。
眉样(méi yàng)的意思:指人的表情或神态,特指眉毛的形状和样子。
缅想(miǎn xiǎng)的意思:回忆、怀念过去的事物或人。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诗声(shī shēng)的意思:指诗歌的声音或音韵。
缇萦(tí yíng)的意思:指红色和白色相间的马毛。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文章的优美。
头发(tóu fà)的意思:指人的头上的毛发。
相待(xiāng dài)的意思:互相等待或互相接待
性识(xìng shí)的意思:指对性事情有所了解和认识。
咏诗(yǒng shī)的意思:咏诗是指吟咏、赞美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温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母子深厚情感的画面。开篇“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即点明了主角色的名字及其稚嫩年龄,通过这种直接而亲切的方式,立即拉近了读者与诗中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紧接着,“嗟吾不才子,怜尔无弟兄”一句,表现了母亲对于独生子的担忧和慈爱。这里“不才子”并非贬义,而是反映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与关心。而“怜尔无弟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暗示着母亲对孩子的孤单生活感到难过。
以下几句,“抚养虽骄騃,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描绘出了阿罗天资聪慧,能跟随母亲学习各种技艺,包括画眉和吟诵诗歌。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才华,也反映出母亲在教育上的用心与耐心。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则是对比母子之间年龄差异的一种描写,通过对牙齿和头发的变化进行对比,凸显了时间流逝与生命轮回的主题。
诗歌后半部分,“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则是母亲对于自己年迈和孩子成长之间矛盾的感伤。这里“老幼不相待”直白了时间对亲情的无情剥夺,而“父衰汝孩婴”则表达出对父亲早逝的怀念与哀愁。
最后,“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一段,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望。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篇温馨而又不失深刻的家庭情感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