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江浙逋尽宽,入疆民瘼尤详揣。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衣(bàn yī)的意思:指衣服只穿了一半,形容行为草率、不严肃。
不蠲(bù juān)的意思:不消除、不平息
常经(cháng jīng)的意思:经常遇到的事情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次贫(cì pín)的意思:次贫指的是相对贫困,相对于富裕来说稍微贫困一些。
短长(du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长度短或长。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怀惭(huái cán)的意思:心怀惭愧,自责懊悔。
积逋(jī bū)的意思:积攒欠债或拖欠的债务。
较可(jiào kě)的意思:较可表示程度上略微好一些,比较可以接受或可以容忍。
经理(jīng lǐ)的意思:指企业或组织中负责管理和决策的高级职位,也可指负责管理某个部门或项目的人。
蠲赈(juān zhèn)的意思:蠲赈是一个古代的法律术语,意为减免罪行或罚款。
蠲赋(juān fù)的意思:减免税赋
蓝缕(lán lǚ)的意思:形容文字或图案的线条清晰、细致。
民瘼(mín mò)的意思:指民众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善经(shàn jīng)的意思:指善于经营、管理的技能或智慧。
特旨(tè zhǐ)的意思:
帝王的特别诏令。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然而异恩赐第,弗由场屋之选抡;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宋史·选举志三》:“从军以后,立军功及人材出众者,特旨擢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笃厚中宫》:“此后伉儷弥篤,恩礼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储,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这是甚么大事,非得弄一个特旨下来不为功。”
誊黄(téng huáng)的意思:指书籍经过长时间的保存,纸张变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比喻文章或书籍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能够流传下来。
无已(wú yǐ)的意思:没有止境,无法满足
无论(wú lùn)的意思:不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循常(xún cháng)的意思:按照常规或规律进行,不偏离正常轨道。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一月(yī yuè)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转眼即逝。
有司(yǒu sī)的意思:指有权势的人或机构,特指官方机构。
展转(zhǎn zhuǎn)的意思:转变、变化。
撙节(zǔn jié)的意思:节约使用,克制消费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加赈江南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诗中表达了对江南受灾地区的关怀与救济措施的规划。
首句“遇灾蠲赈循常经”,点明了面对灾害时,朝廷会遵循常规进行赈济,即减免赋税。接着,“赈则有期蠲赋耳”进一步说明赈济是有期限的,而减免赋税则是常态。然后,“积逋原在不蠲例,加赈更惟待特旨”指出累积的欠税通常不会被豁免,额外的赈济则需要特别的旨意。
接下来,“新正江浙逋尽宽,入疆民瘼尤详揣”描述了新年之际,江浙地区欠税得以宽限,同时对百姓的疾苦进行了详细考虑。然而,“虽无展转沟壑人,大半衣裳多蓝缕”揭示了尽管没有流离失所的人,但大多数人的衣物仍破旧不堪。
“赈期视灾为短长,长者较可短奚恃”表明赈济的时间会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而定,长期受灾的地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援助。随后,“命加一月普予粮,无论极次贫同视”提出增加一个月的粮食发放,不论贫富都一视同仁。
“撙节庶可度青黄,尚在有司善经理”希望通过节约开支来度过难关,并期待地方官员妥善管理。最后,“誊黄谢惠亦何必,调幕怀惭正无已”表达了对百姓的感激之情,认为无需特意感谢,因为这是朝廷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反思。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救灾工作的细致规划,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
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
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
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
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
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
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
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
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徵。
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
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
飒然成一叟,谁更慕鶱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