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触蛮(chù mán)的意思:指与野蛮人接触,也指接触到粗鲁、野蛮的行为或言论。
东亚(dōng yà)的意思:指东方亚洲地区。
鼓棹(gǔ zhào)的意思:指努力划桨,使船行得更快。比喻积极努力,力争上游。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六鳌(liù áo)的意思:指六个鳌头,比喻巨大的力量或者威势。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秋高(qiū gāo)的意思:指秋天的天空高远,气候宜人。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书卷(sh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西欧(xī ōu)的意思:指西方国家和欧洲的地区。
寻戈(xún gē)的意思:寻找失散的伙伴或伴侣
岩阿(yán ā)的意思:指人勇敢、坚定,不畏艰险。
一鹤(yī hè)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超群,远超过一般人。
战局(zhàn jú)的意思:指战争的形势、局势。
瘴雨(zhàng yǔ)的意思:指瘴疠流行的时候下的雨,也用来形容灾难连绵不断。
争战(zhēng zhàn)的意思:指争斗战争。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蛮烟瘴雨(mán yān zhàng yǔ)的意思:形容景象狼藉,环境恶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读诗书的旅人,从山中走出,乘船渡海,经历东西洋的广阔世界,最终归来。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首联“饱装书卷出岩阿,鼓棹中流海不波”,生动地展现了旅人的形象。他携带着丰富的书籍,勇敢地踏上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海面风平浪静,象征着旅途中的一帆风顺,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如同航行于平静大海,稳稳前行。
颔联“晓策六鳌诗可钓,秋高一鹤句长哦”,进一步描绘了旅人在旅途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清晨时分,他以诗歌为伴,仿佛能与六鳌(传说中的大龟)对话,捕捉灵感;秋天的高空中,一只鹤悠然自得,他的诗句如同鹤鸣,久久回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他在旅途中不断创作,心灵得到丰富与升华的过程。
颈联“身经东亚西欧遍,春在蛮烟瘴雨过”,描述了旅人广泛游历的经历。他穿越了东亚与西欧,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包括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夏季的湿热与秋季的凉爽。这一联不仅展示了地理上的广度,也暗示了时间的跨度,以及旅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与成长。
尾联“借问使君争战局,触蛮何日倦寻戈?”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旅人或许在某个时刻,面对着国家或个人的挑战,心中不禁发出疑问:何时才能结束无尽的战争与冲突?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也是对和平的向往与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旅人的游历与思考,展现了对知识、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的旅行记述,更蕴含了对时代背景的反思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茜眼初开。
无人拾翠过幽渚,有客寻芳上古台。
林邃珍禽时一啭,酒酣红日未西颓。
知君最是怜风物,更约偷闲取次来。
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
薄雾生寒水,寥寥舣画船。
人伤千里别,桂吐十分圆。
把酒非前夕,追欢忆去年。
南楼足佳兴,好在谢林川。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