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沧桑(cāng sāng)的意思:指岁月变迁、事物变化、人世变幻的历程。
禅房(chán fáng)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地方,也可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国色(guó sè)的意思:指美丽的国家或地方。
花王(huā w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衣着华丽、漂亮。
欢喜(huān xǐ)的意思:非常高兴、快乐。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柳湖(liǔ hú)的意思:指人的脾气柔和、性情温和。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绮丽(qǐ lì)的意思:形容美丽、华丽、绚丽。
前辈(qiá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职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更早出现或更高一级的人。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人镜(rén jìng)的意思:指人与镜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喻人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天香(ti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魏紫(wèi zǐ)的意思:形容服饰华丽、色彩艳丽。
温柔(wēn róu)的意思:温和柔软的性格或态度
香国(xiā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地方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
小劫(xiǎo jié)的意思:小劫指小的灾祸或小的困难。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行且(xíng qiě)的意思:行走,前进,继续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姚黄(yáo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黄瘦。
遗址(yí zhǐ)的意思:指古代建筑或文化遗产的遗存地点。
一带(yí dài)的意思:一片区域,一片地方
渔洋(yú yáng)的意思:指渔民在海洋上捕鱼的广阔范围,也比喻广大的舞台、辽阔的天地。
枣花(zǎo huā)的意思:指虚有其表,外貌美好而内在空虚的事物或人。
重新(chóng xīn)的意思:重新表示重新开始或重新做某事。
竹垞(zhú chá)的意思:竹子做成的围栏,比喻严密的防备或难以突破的困境。
富贵浮云(fù guì fú yún)的意思:富贵的事物如同飘浮的云彩,不真实、不可靠。
天香国色(tiān xiāng guó sè)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如天上的香气和国家的美色。
姚黄魏紫(yáo huáng wèi zǐ)的意思:指人的容貌、衣着、品行等方面非常出众、美好。
- 鉴赏
这首《扫花游·崇效寺看牡丹》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杨士琦所作,描绘了崇效寺中牡丹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牡丹及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柳湖西去”,以柳湖作为背景,引出崇效寺所在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一带禅房,送来眼底”则点明了崇效寺的位置,禅房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接着,“行行且止。这天香国色,温柔绮丽。”诗人漫步于崇效寺中,被眼前的牡丹所吸引,赞叹其香气之浓郁,色彩之丰富,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美丽。接下来的“红杏青松,怎比姚黄魏紫。”通过对比,突出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与红杏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牡丹的非凡之处。
“大欢喜。更公子镫前,美人镜里。”诗人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将其与贵族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渲染了牡丹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牡丹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百年往事。经小劫沧桑,苦逢庚子。”这一句将时间拉长,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牡丹,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其中“庚子”指的是1900年,这一年发生了庚子事变,诗人在此处借牡丹的历史命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与变迁。
“老僧不死。说渔洋竹垞,昔曾过此。”诗人通过老僧的话语,引入了前人的足迹,渔洋(王士禛)和竹垞(朱彝尊)两位文人曾经到访崇效寺,留下了关于牡丹的诗篇。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牡丹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最后,“富贵浮云,前辈风流如是。”诗人以“富贵浮云”比喻世间的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强调了牡丹虽美,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才是永恒的主题。同时,通过“前辈风流如是”表达了对前人风雅生活的怀念与敬仰。
“枣花寺。为花王、重新遗址。”结尾处,诗人将崇效寺与枣花寺相提并论,强调了牡丹在崇效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预示着崇效寺将因牡丹而重焕生机,成为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