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机(bīng jī)的意思:指军事计划或战略策划。
殿后(diàn hòu)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或排名中名次靠后,居于最后一位。
回军(huí jūn)的意思:回军指的是军队返回原来的驻地或出发地。形容军队转身回返,放弃原本的行动计划。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鸣鼓(míng gǔ)的意思:指在关键时刻发出警告或动员的行动。
全众(quán zhò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大家都在一起。
三帅(sān shuài)的意思:指三个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人物。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扬鞭(yáng biān)的意思:鞭子高举起来,代表骑马出发或开始行动。
- 注释
- 全众:全体军队。
回军:撤退。
未可非:不一定是错的。
反旗:反向的旗帜(可能表示迷惑敌人或战术转向)。
鸣鼓:击鼓(作为信号或鼓舞士气)。
兵机:军事策略。
三帅:三位将领。
扬鞭:挥鞭指挥。
际:关键时刻。
谁:疑问词,指代不明身份的人。
君王:国王。
殿后:后卫,保护主力撤退。
- 翻译
- 大军撤退不能说是错误的决定,反向旗帜和战鼓也是军事策略的一部分。
在三位将领挥鞭指挥的时候,不清楚是谁会殿后保护国王安全返回。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端嘉杂诗二十首(其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和思考君王归宿的诗句。
“全众回军未可非”表达了战事紧急,全军撤退的情况并非轻易之举,反映出战争的严峻性质。
“反旗鸣鼓亦兵机”则描绘了一种战斗即将爆发的情景,反旗和鸣鼓都是古代战争中的信号,预示着战事的紧迫。
接着,“不知三帅扬鞭际”表达了对军中领导者——“三帅”的动向不明的情况。帅字通常指的是将领或军队统帅,这里的“三帅”可能是指具体的几个将领,或者泛指高级将领。而“谁为君王殿后归”则表达了对于君主安危的关心和疑问。在古代中国,“殿后”往往是指皇宫之内或朝廷政权中心,这里提及“殿后归”,可能是在询问在战乱中,到底是谁能够确保君王安全返回其本应在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和军事行动的描述,以及对君主安危的关心,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黄州德厚庵
达命斯顺受,务德其勉修。
诚己有要道,兹外非所求。
使君名是庵,可谓善自谋。
端居若无营,志业日以休。
心端物自正,化行速如邮。
野辟岁有获,庭虚讼无留。
民俗兴礼让,闾阎息奸偷。
可以报上恩,可以嗣先猷。
倘异于此道,则为是庵羞。
送忠玉提刑还朝
十五年前相遇地,白头还喜一樽同。
从容笑貌忘君老,款密情期似乃翁。
别席俯迎篱菊秀,全家看尽渚莲红。
临分不用言为赠,奕世忠臣自祖风。
送八哥入都
驱车望平野,赤日照万里。
子行抱痾瘵,无乃困跂履。
勿为少别念,且为会合喜。
为我谢亲友,黄鹄今举矣。
夜坐有怀黎君
霜风动脩竹,寒月照广庭。
此夕南堂客,得无羁旅情。
束书万里外,徒步游上京。
岂惮行役劳,所期功与名。
高文日以丽,经义素所明。
顾我顽钝姿,无以延英声。
衔哀谢时好,守拙伏茅衡。
伫君取高第,光华慰友生。
冬至日作
初阳动新琯,微霰集前墀。
举宗会佳节,拜贺俨成仪。
念我闺中人,独此隔容徽。
昔同奉祭笾,今自享酹卮。
彷佛平生像,凄怆故年衣。
寒灯清无光,僮使侍虚帷。
对之忽悲结,零泪不可挥。
娇儿何所识,摴博自为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