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词.皇帝閤六首·其四》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谗逐(chán zhú)的意思:指因被人诬告而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失去原有的职位或地位。
角黍(jiǎo shǔ)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君门(jūn mén)的意思:君门指的是君主的门下,也可以泛指官员、贵族等的门下。
可鉴(kě jiàn)的意思:可供参考或借鉴的。形容某事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可供学习借鉴的意义。
前王(qián wáng)的意思:指已经过时或失去权力的君主或统治者。
巧言(qiǎo yán)的意思:指善于巧妙运用言辞,能够巧妙地说服或欺骗他人的能力。
屈原(qū yuán)的意思:指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终身(zhōng shēn)的意思:一生、终生
- 注释
- 楚国:指战国时期的楚国。
谗逐:因谗言而被驱逐。
屈原:古代楚国诗人,以忠诚和正直闻名。
君门:君王的宫殿,代指朝廷。
角黍:粽子,古代祭祀和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询遗俗:询问或研究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前王:过去的君王。
惑巧言: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 翻译
- 楚国因为小人的诽谤驱逐了屈原,他一生再也没有踏入君王的宫殿。
希望借着粽子这个习俗来探究古代的传统,以此警醒后世君主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端午帖子词之一。它以楚国放逐屈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政者警惕之意。诗中通过叙述楚王因听信谗言而疏远屈原,暗示了屈原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君主易受巧言之蔽。诗人借端午节吃粽子(角黍)的传统习俗,劝诫后世君王要吸取前朝的教训,明辨忠奸,以免重蹈覆辙。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警示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