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永 庆 僧 舍 松 风 亭 宋 /梅 尧 臣 谁 按 黄 金 徽 ,满 指 清 风 度 。但 听 松 上 声 ,不 知 松 间 趣 。野 僧 何 所 乐 ,乐 此 数 株 树 。宁 邀 俗 客 来 ,草 绿 涧 西 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绿(cǎo lǜ)的意思:形容植物或景色的颜色非常绿,非常鲜艳。
风度(fēng dù)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和风采,表示人的举止文雅、得体。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徽(jīn hu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乐曲优美动听。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上声(shǎng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上扬的音调。也可用来形容言辞高昂、气势威严。
俗客(sú kè)的意思:指平民百姓、普通人。
野僧(yě sēng)的意思:指不拘礼法,行为放荡、放纵的僧人。
- 翻译
- 谁按黄金徽,满指清风度。
只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
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
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
- 注释
- 谁:疑问代词,指代某人。
按:触摸。
黄金徽:可能指某种贵重的装饰或乐器上的标记。
满指:手指完全覆盖。
清风度:清风的韵律或感觉。
但:只。
松上声:松树上传来的声响。
松间趣:松林中的隐秘乐趣。
野僧:野外的僧人。
何所乐:为何感到快乐。
数株树:几棵树。
宁:宁愿。
俗客:普通的客人。
草绿:草地翠绿。
涧西路:涧边的小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永庆僧舍松风亭》,通过对松风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谁按黄金徽”以疑问语气,暗示了松涛如同琴音般悦耳,仿佛有人在无形中弹奏着黄金制成的徽琴。接着,“满指清风度”形象地写出松风吹过,带来清凉的感觉,如同音乐般流淌。
“但听松上声,不知松间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专注于倾听松涛,沉浸在自然的韵律之中,而忽略了松林深处可能隐藏的趣味。这里的“松间趣”可以理解为松林中的禅意或隐士的生活情趣。
后两句“野僧何所乐,乐此数株树”揭示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他们从简单的树木中找到乐趣,享受着远离尘世的宁静。最后,“宁邀俗客来,草绿涧西路”表达了诗人宁愿独自欣赏这份静谧,也不愿邀请世俗的客人打扰这份与自然的亲近。
整首诗通过描绘松风亭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家书至却寄·其一
书来意万千,隔此纸一重。
持剪手自发,尚恐读易穷。
向来喜夜书,灯花剔幢幢。
墨淡字断续,体势殊未工。
实亦无所语,但道无恙侬。
欲知许时事,丁宁寻欢悰。
生理本可笑,日对蓬发僮。
甚思逐春游,出门成孤踪。
正月月圆时,斜街鼓鼕鼕。
二月月圆时,我在官学中。
诗就还独吟,书史颇亦攻。
署中时来云,某日当趋公。
赁车便应去,车声何玲珑。
友朋有几人,旬馀或相逢。
笑谈破无俚,神情总悤悤。
说归渐可厌,画饼饥岂充。
回头看庭树,谁能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