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东向(dōng xiàng)的意思:指朝着东方,表示向东方发展或朝向好的方向前进。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缭绕(liáo rào)的意思:形容事物盘旋环绕不散。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托身(tuō shēn)的意思:指依靠或寄托身体的地方。
物役(wù yì)的意思:物役指的是物品的使用和维护。在成语中,物指物品,役指使用和维护。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相争(xiāng zhēng)的意思:指两方或多方势力互相争斗、争夺权利或利益。
鞅掌(yāng zhǎng)的意思:指掌管军队的统帅,也可比喻掌握权力的人。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迎阳(yíng yáng)的意思:面向阳光,迎接朝阳。
征鞍(zhēng ān)的意思:指召集士兵上战场,也指征召人员参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诗人沿着蜿蜒的道路向西行进,进入群山之中,白云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诗人停驻在白云深处,坐上征鞍,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旅途的壮丽,也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颔联“荞花著雨相争秀,枣颊迎阳一半丹”,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荞麦花在细雨中竞相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而半红半绿的枣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也暗喻了生命与时间的流转。
颈联“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面对繁忙的生活和世俗的束缚,诗人感到无法逃脱,对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间找到心灵的归宿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尾联“莒台东向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诗人向东望向远处的莒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情思。随着秋风的到来,暮色渐浓,增添了一层凄凉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行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昼夜长短
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
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
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
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
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
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
兵民当怀绥,边境宜储蓄。
化何由而行,政何由而肃。
思之有未得,还将旧书读。
职分所当为,一一在心目。
夜分方就枕,展转犹未足。
奴隶不得眠,偶语向厨屋。
为此非好劳,庶以偿俸禄。
自从春昼长,百事免拘束。
冠盖临高堂,咨询尽民俗。
贫者为宽征,饥者为发粟。
善良加抚摩,豪强使慑服。
闾里无横科,仓廪有馀谷。
简教厉兵戎,公勤披案牍。
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
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退食时从容,吟诗对脩竹。
夜后即安眠,何须论荣辱。
民财免耗伤,奴隶无怨讟。
此事良自知,谁能喻衷曲。
《昼夜长短》【明·于谦】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兵民当怀绥,边境宜储蓄。化何由而行,政何由而肃。思之有未得,还将旧书读。职分所当为,一一在心目。夜分方就枕,展转犹未足。奴隶不得眠,偶语向厨屋。为此非好劳,庶以偿俸禄。自从春昼长,百事免拘束。冠盖临高堂,咨询尽民俗。贫者为宽征,饥者为发粟。善良加抚摩,豪强使慑服。闾里无横科,仓廪有馀谷。简教厉兵戎,公勤披案牍。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退食时从容,吟诗对脩竹。夜后即安眠,何须论荣辱。民财免耗伤,奴隶无怨讟。此事良自知,谁能喻衷曲。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7467c68071b9a5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