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津如可问,人在武陵艭。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纯庞(chún p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庞大,纯粹无杂质。
拂衣(fú yī)的意思:拂衣是指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或离开的意思。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迫促(pò cù)的意思:迫近而急促。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谁子(shuí zǐ)的意思:指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成就感到自负自满,看不起别人。
素襟(sù jīn)的意思:素襟指的是心地纯洁、为人正直的品质。
武陵(wǔ líng)的意思:指能武能文、兼具武艺和文化修养的人。
五株(wǔ zhū)的意思:指五颗树木,比喻五个人或五个事物。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心相(xīn xiāng)的意思:互相理解、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意。
虚室(xū shì)的意思:虚室指的是空房间或空屋子,比喻没有实际内容或内在价值的空洞之物。
饮酒(yǐn jiǔ)的意思:指喝酒,可以泛指饮酒的行为。
真意(zhēn yì)的意思:真实的意思或真正的含义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集雅诗二十首(其十一)陶潜》。诗中描绘了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黄唐日已远,举世绝纯庞”以历史上的黄帝和唐尧时代作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淳朴时代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当今社会的复杂与世俗。接下来的“时心相迫促,其下乃河江”则描绘了现实世界的忙碌与紧迫,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选择隐居的决断。
“独慨者谁子,高人卧北窗”点出陶渊明的形象,他独自感慨,如同高人一般,静静地躺在北窗之下,享受着内心的宁静。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陶渊明与世俗的疏离,以及他追求内心平和的决心。
“作诗仍饮酒,真意总盈腔”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他既作诗又饮酒,这不仅是他的乐趣所在,更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真意”不仅指诗歌中的真挚情感,也暗含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虚室有馀韵,素襟不可双”进一步描绘了陶渊明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纯净。即使在简陋的居室中,也能感受到余音绕梁的韵味,而他的心灵更是纯净得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体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拂衣归去来,岂为乡里降”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归隐生活的坚定。他愿意放弃尘世的束缚,回归自然,而不是为了迎合乡里的期待。这句诗展现了陶渊明对个人自由与精神独立的坚持。
“门前五株柳,千秋处士杠”以陶渊明门前的五株柳树象征他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作为古代隐士的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对陶渊明个人形象的描绘,也是对他所代表的隐逸文化的一种致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内心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越。郭之奇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陶渊明的品格与生活态度,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