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荡三首·其一》全文
- 翻译
- 秧苗刚刚扎起发辫,幼小的我们相伴相依。
麦穗已经垂下胡须,丰收的喜悦显而易见。
- 注释
- 秧才:指刚长出的秧苗。
束发:形容幼童头发初成束状。
幼相依:年幼时彼此依靠。
麦已掀髯:形容麦穗成熟,像人蓄须一样。
喜可知:喜悦之情清晰可见。
笑杀:嘲笑之意,表示对某事物的戏谑。
槿篱:用槿树编成的篱笆,代指简陋的居所。
能耐事:经得起事情的考验。
东扶西倒:形容东西摇摆不定,不稳定。
野酴醾:野生的酴醾花,可能象征着田园生活。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展示了农村孩子们在麦收季节的欢乐场景。诗人通过鲜活的画面,展现了乡间的宁静与生机。
"秧才束发幼相依" 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一群头发扎起的小孩子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样子,他们或许正忙着帮助大人收割麦子,或是玩耍于麦田之中。"幼相依" 三字生动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相互依赖的情景。
"麦已掀髯喜可知" 一句,"掀髯" 是指麦穗露出来的样子,象征着麦子已经成熟。这不仅是对农事的观察,也反映了孩子们对于收获的喜悦,他们可能正在期待或者刚刚体验到劳动的成果。
接下来的两句 "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 继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图景。"笑杀槿篱" 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在草木丛生的围栏边嬉戏,他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空间,甚至有些过剩,以至于可以用"杀"来形容。"能耐事" 则表明他们对于劳动和游戏都有着很高的热情。
最后两句 "东扶西倒野酴醾" 描绘的是孩子们在田间玩耍时不慎跌倒的情景。"东扶西倒" 表示孩子们在帮助彼此起身,或者是大人帮助他们起身的场面。而"野酴醾" 则描写了孩子们脸上带着泥土和汗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样子,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于跌倒的无所谓态度。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纯朴自然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孩子们天性中的乐观和坚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五
磨盘山下路,曲曲近水隈。
浮沙没车辙,马缓扬鞭催。
人家临涧外,旅店巷口开。
游倦趁早宿,解装入门来。
院僻杂草芥,榻垢腻尘灰。
倦极难骤寐,屡次剪灯煤。
小立石阶下,斗杓暗转魁。
秋声听不尽,落叶下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