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通过“木末有芙蓉,宛在水中沚”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芙蓉花置于水边高枝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芙蓉花,即荷花,以其高洁、清丽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或高洁的情操。
接下来的“若向春风开,无人看桃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反衬。当春风拂过,百花齐放之时,桃花和李花争奇斗艳,却无人驻足欣赏。而那朵孤独盛开在高枝上的芙蓉花,虽然不显眼,却因其独特之美,更显得珍贵和引人注目。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芙蓉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世态炎凉,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繁华,而忽视了内在的真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富含哲理的画面,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行路难·其二
我歌行路难,什百之端歌一端。
丈夫委质事天子,岂谓当由左右始。
九重邃远壅蔽多,疏贱孤臣竟谁恃。
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
秪言旦暮即公卿,一麾却作长沙傅。
又不见董生硁硁守廉直,儒者安知丞相力。
白头不得里中卧,远徙胶西骄主国。
二公之事略无异,史策纷纷多此类。
馀风积习传至今,覆辙危机在平地。
沛国迂儒不晓事,酷信丘轲泥文字。
往年抗疏撄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
岂无高足据要津,未肯低眉干贵人。
贵人方寸九折坂,况我三轮行不远。
帝阍无路欲何之,五岳寻仙未应晚。
《行路难·其二》【明·薛蕙】我歌行路难,什百之端歌一端。丈夫委质事天子,岂谓当由左右始。九重邃远壅蔽多,疏贱孤臣竟谁恃。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秪言旦暮即公卿,一麾却作长沙傅。又不见董生硁硁守廉直,儒者安知丞相力。白头不得里中卧,远徙胶西骄主国。二公之事略无异,史策纷纷多此类。馀风积习传至今,覆辙危机在平地。沛国迂儒不晓事,酷信丘轲泥文字。往年抗疏撄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岂无高足据要津,未肯低眉干贵人。贵人方寸九折坂,况我三轮行不远。帝阍无路欲何之,五岳寻仙未应晚。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567c69907161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