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挟素勋谁与敌,诗推馀事尚称豪。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飞烟(fēi yā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烟雾弥漫。
分细(fēn xì)的意思:细分、详细、精细
联绵(lián mián)的意思:形容连续不断,没有间断。
量度(liáng dù)的意思:衡量事物大小、程度或价值。
了知(le zhī)的意思:了解、知道
名重(míng zhòng)的意思:名声很重,声誉很高。
世德(shì dé)的意思:世世代代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逃名(táo míng)的意思:逃避罪责或名誉的责任。
威名(wēi míng)的意思:指声誉显赫,威望很高的名声。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细柳(xì liǔ)的意思:形容女子柔美婉转,如柳枝一般纤细婀娜。
萧曹(xiāo cáo)的意思:指草木凋零、景色凄凉的样子。
元功(yuán gōng)的意思:指功劳或成就的根本或基础。
- 翻译
- 家族的美德源远流长自汉代起,萧曹两位功臣的伟业在当时被提及。
在细柳营中,他的威望显著,笑声中透露出对权势的掌控,如同测量高度般精准。
他的文才无人能敌,即使诗歌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也足以称得上豪放。
深知像三阮那样逃避名声已久,但恐怕名声的力量仍然难以摆脱。
- 注释
- 世德:世代积累的美德。
元功:大功,主要功劳。
萧曹:萧何和曹参,西汉初年的著名丞相。
细柳:地名,此处借指军营。
飞烟:形容权势或地位如云烟般高不可攀。
素勋:平时的功绩。
三阮:阮籍、阮咸、阮瑀,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以逃避现实著称。
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利。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和秀实别寄二篇(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上世德联绵、元功显赫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威名与文学成就的自豪。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的开篇“世德联绵自汉朝,元功当日说萧曹”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迹,将时光拉回到了汉朝,同时提到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萧何和曹操,这里暗示了对过去英雄业绩的缅怀与尊崇。
“营分细柳威名重,笑指飞烟量度高”则是诗人自述其军功与文学成就。细柳营分可能象征着军事上的辉煌,而“威名重”显示了诗人的军事成就深受人们尊敬;“笑指飞烟”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通过“量度高”来形容文学上的卓越。
接下来的“文挟素勋谁与敌,诗推馀事尚称豪”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化成就和文学才华。这里的“素勋”指的是纯洁无瑕的美德,“谁与敌”则是在问,谁能与诗人匹敌?“诗推馀事尚称豪”表明即便是平凡琐事,诗人的笔下也能写得光彩夺目,充满英雄气概。
最后,“了知三阮逃名久,恐被名牵未可逃”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名声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这里提到的“三阮”可能是指古代有名的隐逸之士,他们选择退出尘世,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名节。而“恐被名牵未可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名利所带来的束缚和忧虑,担心自己也难以逃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还透露出了个人对军功、文学以及名声的复杂态度,是一篇融合了自豪与反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王秀才往安南
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
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
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
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
潘郎对青镜,乌帽似新裁。
晓露鸦初洗,春荷叶半开。
堪将护巾栉,不独隔尘埃。
已见笼蝉翼,无因映鹿胎。
何人呈巧思,好手自西来。
有意怜衰丑,烦君致一枚。
供奉定法师归安南
故乡南越外,万里白云峰。
经论辞天去,香花入海逢。
鹭涛清梵彻,蜃阁化城重。
心到长安陌,交州后夜钟。
秋日登亭赠薛侍御
潦倒从军何取益,东西走马暂同游。
梁王旧客皆能赋,今日因何独怨秋。